泛舟青潭溪

青潭之溪来自万山里,折处为渊奔处湍。碧玉乍碎如雪溅,中流击汰夏冬寒。
江波渺渺日之夕,棹至石壁月生魄。上有磔磔栖鹘之陵树,下有沈沈潜蛟之窟宅。
一磬不响山僧眠,大悲阁上归云积。忽听舷头声琅然,是谁诵出赤壁篇。
何处横笛来相和,馀音袅袅与水连。山如好友酒如淮,拍肩一笑比洪厓。
浦烟缥渺古亭渡,灯火荒凉公馆街。君不见今古茫茫一邱貉,百年不待自销铄。
及时行乐聊复尔,吾鬓萧飒吾齿落。只愿长向名山藏诗卷,难学千年辽东来归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泛舟青潭溪》是一首描写山水美景和宁静生活哲理的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内容:

  1. 作者介绍
  • 籾山衣洲:籾山衣洲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往往以自然景观为题材,通过描绘山川河流,表达自己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追求。其诗作多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超脱世俗的隐逸情怀。籾山衣洲的生平不详,但根据他的作品风格,可以推测他是一位性情中人,喜爱大自然与朴素的生活。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泛舟青潭溪》全诗如下:
    青潭之溪来自万山里,折处为渊奔处湍。
    碧玉乍碎如雪溅,中流击汰夏冬寒。
    江波渺渺日之夕,棹至石壁月生魄。
    上有磔磔栖鹘之陵树,下有沈沈潜蛟之窟宅。
    一磬不响山僧眠,大悲阁上归云。
  • 翻译:“青潭之溪”即青潭溪水,源于群山之中,在一处地方突然折向深处形成急流。碧玉般清澈的水花四溅,如同雪片一般。溪水的流速在夏天和冬天尤为明显。夕阳西下时,江水显得更加渺茫,仿佛看不到边际。溪边长满了栖息着鹘鸟的树木,下面是潜藏在岩石中的蛟龙之家。溪边寂静无声,只有一磬声响起才惊动了熟睡的和尚。远处的大悲阁上,云雾缭绕,恍若仙境。
  1. 诗歌背景
  • 创作时间:虽然具体创作年份不详,但从诗中透露出的意境可以推断,籾山衣洲可能是在晚年或闲适之时写下了这首《泛舟青潭溪》。这种心境通常与人生的阅历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有关。籾山衣洲生活在清朝,这是一个封建社会逐渐衰落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籾山衣洲的诗作可能也反映了他对那个时代政治不稳、民生困苦的忧虑和反思。
  1. 诗歌赏析
  • 艺术特色:《泛舟青潭溪》以其独特的视角捕捉了自然界的美丽瞬间,通过对青潭溪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静谧美。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如“碧玉乍碎如雪溅”,“磔磔栖鹘之陵树”,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场景中。
  • 哲理思考:除了对自然景观的描述,籾山衣洲还通过诗中的意象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例如,诗中提到“中流击汰夏冬寒”,暗示了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而“上有磔磔栖鹘之陵树,下有沈沈潜蛟之窟宅”则象征着人在面对困境时应保持冷静和智慧。这些诗句都体现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顺应自然规律的人生态度的追求。

《泛舟青潭溪》不仅是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作,更蕴含了诗人深刻的生活哲学和对自然美的独到见解。这首诗不仅让读者领略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美丽,还启发人们去深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