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以宁妹倩之白都纳省觐

客路三千里,秋声一雁过。
大风看渤海,落日渡辽河。
山势长城远,霜威古塞多。
萧条愁折柳,莫漫唱离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以宁妹倩之白都纳省觐”是一首古诗,作者是清代的敦敏。该诗作为《四库全书》中的一卷,展现了作者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艺术创作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所示:

客路三千里,秋声一雁过。大风看渤海,落日渡辽河。

山势长城远,霜威古塞多。萧条愁折柳,莫漫唱离歌。

这首诗的注释和译文如下所述:

  1. 原文翻译
  • 客路三千里:客人的道路长达三千里。
  • 秋声一雁过:秋天里,一声雁鸣划过了天际。
  • 大风看渤海:在大风中,可以遥望渤海的辽阔。
  • 落日渡辽河:落日在辽河之上缓缓下沉。
  • 山势长城远:山脉延绵不断如同古代的长城。
  • 霜威古塞多:寒霜之下,古塞上的风物更加凄美。
  • 萧条愁折柳:萧条之中只能折柳送别。
  • 莫漫唱离歌:不要随意地唱起别离的歌。
  1. 赏析
  • 敦敏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远方友人依依不舍的情感,以及在旅途中对自然风光的描绘。诗中不仅反映了季节的变化与自然的壮阔,还透露出一种淡淡的离别愁绪。
  • 诗句“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形象地描绘了秋季的景象,而“人烟识铁岭,风物望神京”则表现了诗人对友人所在地的深情关注。

通过对“送以宁妹倩之白都纳省觐”这首诗的分析,可以看出敦敏在艺术上的追求不仅仅是文字的优美,更多的是通过作品传达出的真挚情感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的一份深情厚意,也体现了诗人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