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旧芊绵荫草痕,亭台只有客传樽。
断桥流水过荒圃,细雨闲花开废园。
醉眼狂歌惊碧落,斜阳古屋易黄昏。
当年事业凭谁问?
残碣尘埋卧短垣。
和敬亭春郊吊废园
介绍
《和敬亭春郊吊废园》是清代诗人敦敏创作的一首古诗,表达了对废园的感慨和历史遗迹的怀念。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清代文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对这首作品进行介绍:
诗歌原文:依旧芊绵荫草痕,亭台只有客传樽。断桥流水过荒圃,细雨闲花开废园。醉眼狂歌惊碧落,斜阳古屋易黄昏。
诗歌赏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春日景色的画面。首两句“依旧芊绵荫草痕,亭台只有客传樽”描绘了春天里草木葱郁的景象,以及亭台之上只闻人语不闻歌声的情景。后两句“断桥流水过荒圃,细雨闲花开废园”进一步渲染了一种萧条凄凉的氛围,通过“断桥”、“流水”、“荒圃”、“细雨”等意象,传达出一种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之感。最后两句“醉眼狂歌惊碧落,斜阳古屋易黄昏”则通过饮酒狂欢和夕阳斜照的景象,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悲凉,以及对过往辉煌的追忆。
历史背景:敦敏创作此诗时,正值清代晚期,这一时期的中国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革,许多旧时的辉煌已成往事。诗中通过对废园的描述,寄托了作者对历史的深深感慨和对过去的怀念。这种情感在现代读者中也引起了强烈的共鸣。通过阅读和欣赏这首诗,人们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于现实变迁的无奈和哀伤。
艺术特色:敦敏的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首先,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诗人善于运用生动的形容词和动词,构建出一幅幅鲜明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春日景象之中。其次,诗中蕴含着深深的情感。无论是对废园的描写,还是对过往历史的回顾,都透露出诗人对人生、历史和社会变迁的深沉思考。最后,这首诗在表达上具有一定的象征意味。通过对废园的描写,诗人暗示了历史变迁对个体命运的影响,以及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呼吁。
文化意义: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历史的见证。它记录了清朝末期的社会风貌,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从而更全面地把握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脉络。此外,这首诗对于现代人来说,也是一种精神慰藉,让人们能够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和深思。
《和敬亭春郊吊废园》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文化内涵的诗歌。它不仅是清代诗人敦敏对过往历史的追忆,也是对现代社会的一种启示。通过学习和欣赏这首诗,人们不仅能够领略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还能够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历史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