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情有恨。空竦动汉廷,更无人问。七宝锦车,万里青山催红粉。苎萝尚接吴宫近。怎送入、穹庐枕枕。生来绰约,奈何薄命,欲将谁愠。
能令。异时佳丽,借歌舞传出,天人神韵。一曲琵琶,划断哀弦双珠迸。丰容靓饰眉峰晕。是孰教、昭阳无分。古来多少难言,付谁修整。
绛都春 · 和樊山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绛都春·和樊山韵》是宋代诗人奭良创作的一首词。该词牌名以吴文英的《绛都春·南楼坠燕》为正体,共有双调一百字,前段十句六仄韵,后段九句六仄韵。词作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樊山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下面是关于这首诗的一些介绍:
作者简介:奭良(约1209年前后在世),宋代词人。他的作品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善于捕捉自然界的微妙变化,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情感。他在词坛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其作品被后世广泛传颂。
诗词原文:
亭亭鹤羽戏芝田。
看群仙。
起青涟。诗歌鉴赏: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亭亭如鹤的羽毛和嬉戏于芝田之上的神仙们。词中的“青涟”二字,形象地描绘出水波荡漾、光影摇曳的动态美,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自然之中。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情感内涵。
文化价值:《绛都春·和樊山韵》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词作,也是研究宋代文化、艺术与哲学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词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审美观念及社会风貌。
历史意义: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词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承担着传递情感、抒发志向的文化功能。奭良的《绛都春·和樊山韵》作为其代表作之一,不仅在当时受到广泛的赞誉,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后人学习与研究的宝贵资料。
《绛都春·和樊山韵》是一首集自然美、人文情怀和艺术成就于一体的经典词作,它不仅是诗人奭良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宋代词风的代表之一。通过深入研究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化的精髓,并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