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里迷离香似雾。不烬炉灰,酒醒闻余语。连理枝头侬与汝,千花百草从渠许。
莲子青青心独苦,一唱将离,日日风兼雨。豆蔻乍残杨柳暮,当时人面无寻处。
蝶恋花 · 帐里迷离香似雾
介绍
《蝶恋花·帐里迷离香似雾》是清代诗人谭献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幅缠绵悱恻的情感画面,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离别之情的深切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的内容和背景:
词作原文
帐里迷离香似雾。不烬炉灰,酒醒闻余语。
连理枝头侬与汝,千花百草从渠许。
莲子青青心独苦,一唱将离,日日风兼雨。
豆蔻香残杨柳暮,当时人面无寻处。词作鉴赏
- 情感内涵:本词以“帐里迷离香似雾”开篇,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词中的“不烬炉灰”,可能隐喻着爱情中的某些无法挽回的事实或遗憾,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消逝。而“酒醒闻余语”,则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与留恋。
- 意象描绘:全词多用自然景物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连理枝”、“青莲子”、“杨柳暮色”等。这些意象丰富了词的艺术表现力,使得读者能够通过自然景物感受到词人的情感波动。
- 作者介绍
- 谭献简介:谭献(1832—1901),初名廷献,字伸修,号复堂,今杭州人。谭献是同治六年(1867)的举人,曾历任安徽歙县知县、全椒知县和合肥知县。他以纳资得官,但并未因此获得长久的政治生涯。在文学上,谭献以其精湛的词艺和深刻的人生体验著称,其作品多有传世之作,如《蝶恋花·帐里迷离香似雾》。
《蝶恋花·帐里迷离香似雾》不仅体现了谭献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清代文人对于情感的深刻理解和细腻描写。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到古人在艺术创作中所展现的真挚情感和高超技艺。
注解
迷离:模糊,看不真切。
不烬炉灰:香炉中燃香未灭,香灰已生。
连理枝:两株树木树干相抱,比喻情侣相爱,永不分离。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侬:我。
渠:代词,他。上两句是醉酒后对昔日生活的回忆,大意为,我们两人如连理枝相依相随,任凭千花百草争奇斗艳,我眼中只有你。 莲子青青心独苦:莲子成熟后呈青绿色,莲肉(子叶)甘甜,莲心(胚芽)味苦。此处借意暗喻离别后自己心中的苦涩,也是哀叹对方不恋旧情,心若莲心的怨语。
将离:芍药的别名。折之相赠,以表别离。苏鹗《苏氏演义》卷下:「 牛亨问曰:『将离别,赠之以芍药者何?』答曰:『芍药一名将离,故将别以赠之。』」 钱谦益《德水送芍药》诗:「莫作《离骚》香草看, 楚臣肠断是将离。」 日日风兼雨:离别后自己凄凉伤感,心中如同风雨交加。上三句是对别时心境的回忆。
豆蔻:喻少女。杜牧《赠别二首》:「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杨柳:借指情思缠绵的回忆。 当时人面无寻处:化自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上两句借多个意象抒发现今的怅惘之情。心中的豆蔻于别后香残,杨柳于别后迟暮,就连音容笑貌都渐渐模糊。个中缘由,既因别后年华荏苒,音书无个,记忆被时光冲淡;又因心若豆蔻杨柳凋零衰谢,「心字已成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