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世俊喜博

先生一岁必两归钱塘。归后无事,或携钱数百与里中少年博望仙桥下。时钱文敏视学浙中。一日盛暑,张盖往访先生。踏过桥下,文敏从舆中望见先生短葛衣,持蕉扇,与诸少年博正酣。文敏即出舆揖日:“前辈在此乎?”时先生以扇自障,业知不可避,即回面话曰:“汝已见我耶?”文敏曰:“正诣宅谒前辈耳。”曰:“吾屋舍甚隘,不足容从者。”文敏固欲前,先生固却之。始寻道反。文敏去,诸少年共博者始从桥下出,惊问日:“汝何人?学使见敬若此?”曰:“此我衙门中后辈耳。”遂不告姓名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杭世俊一年必然回钱塘两次。归家以后无事,有时拿着数百铜钱与家乡中的少年在望仙桥下赌博。当时钱文敏以视学身份在浙江视察学校。一天正值酷暑,(钱文敏)正要到宅子去拜访杭世俊。踏过桥下,钱文敏从轿子里看见先生穿着短衣,手拿着芭蕉扇,与各位少年赌博兴致正浓。钱文敏立刻走出轿子拱手说:“前辈是在这里吗?”当时先生用扇子遮住自己,却已经知道不可以躲避了,立即转过脸说:“你已经见到我了吗?”钱文敏说“正要到宅子去拜访先生。”(杭世俊)说:“我的家很小,不能容纳你跟随的人。”钱文敏坚持想要前往,杭世俊坚持推辞他。(钱文敏)才寻找原路返回了。钱文敏离开后,各位一起赌博的少年从桥下走出,吃惊地问道:“你究竟是什么人?学使如此尊敬你?”(杭世俊)说:“这是我衙门中后辈。”就不告姓名离开了。

介绍

《杭世俊喜博》是一篇记叙性文言文,通过描述杭世俊与里中少年在钱塘望仙桥下赌博的场景,展现了他的豪放不羁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下面是对《杭世俊喜博》的介绍:

  1. 人物背景:《杭世俊喜博》的主人公是杭世俊,一位清朝时期的翰林院检讨。他不仅担任官职,还有着深厚的学问修养。在文中,杭世俊以其豪放的个性和对待学问的态度著称,这也反映在他与里中少年的赌棋中。

  2. 情节内容:杭世俊每有闲暇,便携数百钱与里中少年博望仙桥下。一日盛暑,钱文敏视学浙中时路过此地,被这一幕吸引。当钱文敏从舆中望去,见到杭世俊短葛衣持蕉扇正与少年赌博酣然。

  3. 人物关系:在杭世俊与钱文敏之间的互动中,可以看出钱文敏对于杭世俊的尊敬。这种尊敬不仅源于杭世俊的学识,还因为他在赌局中的从容态度。尽管钱文敏身为学使,却选择避开身份,不告姓名而去。这体现了杭世俊的人格魅力。

《杭世俊喜博》不仅是一篇记述清代文人杭世俊日常生活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部生动展现其个性特征和社会环境的佳作。通过对杭世俊与钱文敏之间关系的描写,作者不仅展示了人物间的微妙互动,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人际交往的方式。

注解

先生:指清人杭世俊,他官至翰林院检讨(即翰林院里掌管编修国史的人)。

钱塘:今浙江杭州市。

视学:职官名称。此指以视学身份视察学校。

舆(yú):轿子。

学使:即“视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