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 · 第六十三则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平沙。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元人马东篱《天净沙》小令也。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有元一代词家,皆不能办此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元朝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寥寥几句话,却深得唐人绝句高妙的境界。在元朝一代其他的词人当中,都不能写出这样的小令来。

介绍

《人间词话·第六十三则》是清代文学家王国维所著的一篇词学论文。王国维在这篇文章中对词的艺术价值、创作方法、审美特点等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境界”这一重要概念,并对“境界”的内涵、特征和形成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境界”一词源于佛教,原指修行者通过修行达到的一种超然物外、内心平静的境界。后来,这个词被引申到文艺创作中,成为衡量作品艺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在这篇文章中,王国维将“境界”与“意境”相提并论,认为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诗词的审美特质。他认为,一个作品要想达到“境界”,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要有深远的意境,即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情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二是要有独特的风格,即作品中的语言、音韵、意象等要素能够体现出作者的个性和才华;三是要有高远的志趣,即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景象能够激发读者对美好事物追求的愿望。

《人间词话·第六十三则》通过对李煜词的分析,进一步阐述了“境界”的内涵。李煜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最后一位皇帝,他的词作以婉约著称,情感真挚、细腻入微。王国维在文章中指出,李煜的词之所以能够感动人心,关键在于他能够准确地捕捉到生活的细节,并将这些细节融入词中,使词具有了生动的画面感和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同时,王国维还强调了词的创作方法,即要注重词中的意象和意境的营造,避免过于直白地表达思想和感情,而应通过象征、暗示等方式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和感悟。这种创作方法使得李煜的词更加优美动人,也为他赢得了“词圣”的美誉。

《人间词话·第六十三则》是一篇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词学论文,它不仅为读者提供了关于词的艺术价值的深刻见解,也为词的创作方法和审美标准的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注解

按此曲见诸元刊本《乐府新声》卷中、元刊本周德清《中原音韵定格》、明刊本蒋仲舒《尧山堂外纪》卷六十八、明刊本张禄《词林摘艳》及《知不足斋丛书》本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等书者,”平沙”均作”人家”,即观堂《宋元戏曲史》所引亦同。惟《历代诗余》则作”平沙”,又”西风”作”凄风”,盖欲避去复字耳。观堂此处所引,殆即本《诗余》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