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吾郡潜、霍、司空、械眠、浮渡各以其胜出名于三楚。而浮渡濒江倚原,登陟者无险峻之阻,而幽深奥曲,览之不穷。是以四方来而往游者,视他山为尤众。然吾闻天下山水,其形势皆以发天地之秘,其情性阖辟,常隐然与人心相通,必有放志形骸之外,冥合于万物者,乃能得其意焉。今以浮渡之近人,而天下注游者这众,则未知旦暮而历者,几皆能得其意,而相遇于眉睫间耶?抑令其意抑遏幽隐榛莽土石之间,以质这促郛。仲郛曰:“吾固将往游焉,他日当与君俱。”余曰:“诺。”及今年春,仲郛为人所招邀而往,不及余。迨其归,出诗一编,余取观之,则凡山之奇势异态,水石摩荡,烟云林谷之相变灭,番见于其诗,使余光恍惚有遇也。盖仲郛所云得山水之意者非耶?
昔余尝与仲郛以事同舟,中夜乘流出濡须,下北江,过鸠兹,积虚浮素,云水郁蔼,中流有微风击于波上,发声浪浪,矶碕薄涌,大鱼皆砉然而跃。诸客皆歌乎,举酒更醉。余乃慨然曰:“他日从容无事,当裹粮出游。北渡河,东上太山,观乎沧海之外;循塞上而西,历恒山、太行、大岳、嵩、华,而临终南,以吊汉,唐之故墟;然后登岷、峨,揽西极,浮江而下,出三峡,济乎洞庭,窥乎庐、霍、循东海而归,吾志毕矣。”客有戏余者曰:“君居里中,一出户辄有难色,尚安尽天下之奇乎?”余笑而不应。今浮渡距余家不百里,而余未尝一往,诚有如客所讥者。嗟乎!设余一旦而获揽宇宙之在,快平生这志,以间执言者之口,舍仲郛,吾谁共此哉?
左仲郛浮渡诗序
介绍
《左仲郛浮渡诗序》是一篇清代的散文,由姚鼐创作,主要介绍了诗人左仲郛游浮渡山的经历和作品。
《左仲郛浮渡诗序》不仅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对自然美景和人文情怀的一次深刻描绘和表达。通过对这篇序文的阅读,人们不仅能领略到作者的文学才华,还能深入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其在作品中所体现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考。
注解
左仲郛:左世经,字众郛,又称仲郛、仲孚,安徽桐城人,事迹详见姚鼐《左众郛权厝铭》。浮渡:山名,又名浮山、浮度山,在今安徽枞阳境内,是桐城附近的游览胜地。
江:指长江。彭蠡:鄱阳湖的古称,在长江以南,江西省北部。湖水并经湖口入长江。
九江:今属江西。
寿春:今安徽寿县。傅:通“附”,连着。淮阴:今属江苏。
江:长江。淮:淮河。
潜:潜山,在安徽潜山县西北,即皖山。霍:霍山,在安徽霍山西北。司空:司空山,在安徽太湖县并。龙眠:龙眠山,在安徽桐城县西北,与舒城、六安交界处。
三楚:指战国楚地。今从黄河、淮河至湖南一带,旧有西林、东楚、南楚之分。
阖辟:开合变化。《易·系辞上》:“一阖一辟谓之变。”
濡须:水名,今称运漕河或裕溪河。源出安徽缫湖,东经含山县至裕小朋友口入长江。
北江:长江的下游。
鸠兹:古邑名,故址在今安徽芜湖东。
积虚浮素:指江上积聚着若有若无的薄雾,飘浮着一片茫茫的白包。
郁蔼:沉厚温润。
太山:即泰山,在今山东泰安县北,为五岳中之东岳。
恒山:在山西东北部,为五岳中之北岳。太行:太行山脉,绵延山西、河北、河南三省。大岳:即霍山,又名霍太山,在今山西霍县东南。嵩:嵩山,在河南登封县并,为五岳中之中岳。华:华山,在陕西渭南市东南,为五岳中之西岳。
终南:终南山,在陕西西安市南。
岷: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于四川、甘肃两省边境。峨:峨眉山,在四川峨眉县西南。
西极:西方的尽头极言其远。
三峡:指长江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洞庭: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
庐:庐山,在江西九江市南,北临长江。
间执: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