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水通潮,痴云阁雨,微阴不散重城。留得枯荷,奈他先作离声。清歌欲遏行云住,露春纤、并坐调笙。莫多情,第一难忘,席上轻盈。
天涯我是飘零惯,任飞花无定,相送人行。见说兰舟,明朝也泊长亭。门前记取垂杨树,只藏他、三两秋莺。一程程,愁水愁风,不要人听。
高阳台 · 将反魏塘疏香女子亦以次日归吴下置酒话别离怀惘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高阳台·将反魏塘疏香女子亦以次日归吴下置酒话别离怀惘惘》是清代著名词人郭麐创作的一首送别词。下面对这首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郭麐,字远叔,号青玉,江苏苏州人,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尤以其词作著称。他的词风格清新脱俗,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微妙变化,用笔细腻,情感真挚,深受后世推崇。
诗词原文:《高阳台·将反魏塘疏香女子亦以次日归吴下置酒话别离怀惘惘》全句为“暗水通潮,痴云阁雨,微阴不散重城。留得枯荷,奈他先作离声。清歌欲遏行云住,露春纤、并坐调笙。莫多情,第一难忘,席上轻盈”。
诗词赏析:在这首词中,郭麐通过对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离别场景的深情厚意。其中,“暗水通潮,痴云阁雨”形象地描绘了江南特有的湿润气候和连绵不断的雨幕,增添了别离的气氛;“微阴不散重城”则展现了城市的繁华与喧嚣,形成鲜明对比。通过这些描写,词人不仅表达了自己对于离别的不舍,也透露出对未来重逢的期盼和希望。
《高阳台·将反魏塘疏香女子亦以次日归吴下置酒话别离怀惘惘》不仅是一首情感丰富的文学作品,也是郭麐艺术才华的体现。它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传达了作者对友情、爱情和人生离别的深刻感悟。读者可以透过这首词,感受到词人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自然美的独特见解。
注解
魏塘:地名,今属浙江嘉兴。
吴下:今江苏苏州。
阁:通“搁”,撂下。
“留得”二句: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诗:“留得枯荷听雨声。”
“清歌”句:古有秦人秦青善歌,其歌声“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见《列子·汤问》)。
春纤:纤白如葱的手指。
飞花:此指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