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先生者,不知其姓名,亦不知何许人。衣破衣,戴角巾,佯狂自放。尝往来登莱之间,爱劳山山水,辄居数载去。久之,复来,其踪迹皆不可得而知也。好饮酒,每行以酒壶自随,故人称之曰“一壶先生”。
知之者,饮以酒,留宿其家,间一读书,唏嘘流涕而罢,往往不能竟读也。与即墨黄生、莱阳李生者善。两生知其非常人,皆敬事之。或就先生宿,或延先生至其家。然先生对此两生,每瞠目无语,辄曰:“行酒来,余与生痛饮。”两生度其胸中,有不平之思,而外自放于酒。尝从容叩之,不答。
一日,李生乘马山行,望见桃花数十株盛开,临深溪,一人独坐树下。心度之曰:“其一壶先生乎?”比至,果先生也。方提壶饮酒,下马与先生同饮,醉而别去。先生踪迹既无定,或久留之乃去,去不知所之,已而又来。康熙二十一年,去即墨久矣,忽又来,居一僧舍。其素所与往来者视之见其容貌憔悴神气惝恍。问其所自来,不答。每夜中,放声哭,哭竟夜,阅数日,竟自缢死。
赞曰:“一壶先生,其殆补锅匠、雪庵和尚之流亚欤!吾闻其虽行道,而酒酣大呼,俯仰天地,其气犹壮也。忽悲愤死,一瞑而万世不视,其故何哉?”李生曰:“先生卒时,年垂七十。”
一壶先生传
译文
有个一壶先生的,不知道他的姓名,也不知道他是哪里人。穿着破旧的衣服,头戴扎角布巾,装着狂傲自放的样子。经常来往于登莱一带,喜欢崂山的山水,经常一住就是几年才离开。好长时间后才再次到来,他的踪迹人们都不知道。他喜欢喝酒,每次出行都带着酒壶,所以人们都称他为“一壶先生”。
知道他的人,拿酒请他喝,让他留宿。读书的时候,到哀声哭泣为止,往往不能整日读下来。和即墨黄生,莱阳李生关系好。两人知道他不同寻常,都尊敬侍奉他。有时留宿在他家,有时请他到家里。
知道他的人,常拿酒给他喝,将他留下睡觉.每读书时,哀声哭泣的停下来,往往不能整日读书.和即墨的黄生、莱阳的李生关系比较好。这两人知道他是不同寻常的人,都尊敬地侍奉他。有时候在先生家留宿,有时请先生到他家。但是先生对这两人,每到对视无言语时,就说:拿酒来,我和你们痛快的喝酒”。而他们两人在心总度量,觉得不能与先生平起平坐,就另外给自己置了酒。曾经向他拜师,不答应。一天,李生坐马上山,望见有十几株桃花盛开,在溪水边有一个人独自坐在树下。心想是一壶先生吗。到了那边,果然是他。于是提壶喝酒,下马与先生痛快地喝。醉了后就分别了。先生来去无踪,有人久留他后才走,不知道去了哪里。过了不会又回来。康熙二十一年,离开即墨很久了,忽然又回来了。住在一个僧房中。以前与他来往的人去看他,他的容貌憔悴,精神恍惚,问他从那里回来,不回答。每晚,放声大哭,一哭就是一夜 ,竟然自杀了。有人赞美他“我听说他虽然施行道义,但是喝酒到醉,为人正直坦荡,抬头无愧于天,低头不愧于人,他的气魄还是伟大的,忽然悲愤而死,一闭眼却看不见世事,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李生说:先生死时,七十岁。
介绍
《一壶先生传》是一部清代的文学作品,由清戴名世创作。戴名世是晚清时期的文人,以其对文学与历史的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而著称。这部作品以“一壶先生”为主角,通过描绘其生平经历及与友人的交往,展示了一个狂放不羁又充满诗意的人生画卷。
《一壶先生传》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一壶先生”的人物形象,他的具体身份不详,生活状态也颇为神秘。戴名世在作品中塑造了这个人物,不仅通过其行为举止来展现其性格特点,还通过其与其他人物的关系,进一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社会画面。
从作品本身来看,《一壶先生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戴名世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语言技巧,将“一壶先生”的故事娓娓道来,使其成为清代文人精神面貌的一种反映。通过对“一壶先生”的生活、喜好以及其与友人间的交往描写,戴名世展现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
在文学风格上,《一壶先生传》呈现出一种古朴典雅的风格特征。戴名世巧妙地运用古代典故和诗词歌赋,使作品既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又不失生动的叙述性,充分体现了清代文人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审美。
《一壶先生传》不仅是清代文人戴名世创作的一部经典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清代文化、社会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通过对这部作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清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追求,同时也能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
注解
一壶先生:明末人,明亡后避世。
补锅匠、雪庵和尚:两人皆明末清初隐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