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先生者,不知其姓名,亦不知何许人。衣破衣,戴角巾,佯狂自放。尝往来登莱之间,爱劳山山水,辄居数载去。久之,复来,其踪迹皆不可得而知也。好饮酒,每行以酒壶自随,故人称之曰“一壶先生”。
知之者,饮以酒,留宿其家,间一读书,唏嘘流涕而罢,往往不能竟读也。与即墨黄生、莱阳李生者善。两生知其非常人,皆敬事之。或就先生宿,或延先生至其家。然先生对此两生,每瞠目无语,辄曰:“行酒来,余与生痛饮。”两生度其胸中,有不平之思,而外自放于酒。尝从容叩之,不答。
一日,李生乘马山行,望见桃花数十株盛开,临深溪,一人独坐树下。心度之曰:“其一壶先生乎?”比至,果先生也。方提壶饮酒,下马与先生同饮,醉而别去。先生踪迹既无定,或久留之乃去,去不知所之,已而又来。康熙二十一年,去即墨久矣,忽又来,居一僧舍。其素所与往来者视之见其容貌憔悴神气惝恍。问其所自来,不答。每夜中,放声哭,哭竟夜,阅数日,竟自缢死。
诗句
一壶先生传,
一壶先生者,
不知其姓名,
亦不知何许人。
衣破衣,戴角巾,
佯狂自放。
尝往来登莱之间,
爱劳山山水,
辄居数载去。
久之,复来,
其踪迹皆不可得而知也。
好饮酒,每行以酒壶自随,
故人称之曰“一壶先生”。
知之者,饮以酒,
留宿其家,
间一读书,唏嘘流涕而罢,
往往不能竟读也。
与即墨黄生、莱阳李生者善。
两生知其非常人,
皆敬事之。或就先生宿,或延先生至其家。
然先生对此两生,
每瞠目无语,
辄曰:“行酒来,余与生痛饮。”
两生度其胸中,
有不平之思,
而外自放于酒。
尝从容叩之,不答。
一日,李生乘马山行,
望见桃花数十株盛开,
临深溪,一人独坐树下。
心度之曰:“其一壶先生乎?”
比至,果先生也。
方提壶饮酒,
下马与先生同饮,
醉而别去。
先生踪迹既无定,
或久留之乃去,
去不知所之,
已而又来。
康熙二十一年,去即墨久矣,
忽又来,居一僧舍。
其素所与往来者视之见其容貌憔悴神气惝恍。
问其所自来,不答。
每夜中,
放声哭,哭竟夜,阅数日,竟自缢死。
译文
一位叫做“一壶先生”的人,他的名字和来历都不得而知。穿着破旧的衣服,戴着头巾,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样子。曾经在登州和莱州之间漫游,尤其喜欢劳山的山水景色,于是在那里住了数年才离去。过了一段时间,他又回来了,但再也没有留下过什么足迹。人们只知道他是一个好喝酒的人,每次出行都会带着一个酒壶,因此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一壶先生”。
了解他的人,会请他喝酒,留宿在家中,有时还会一起读书,但是经常哭泣到流涕而止,常常不能完成阅读的内容。他和即墨的黄生、莱阳的李生关系很好。两位学生知道这位先生不是普通人,因此对他非常尊敬并尽力款待他。有时就在他家住宿,有时则邀请他到自己的家中。但无论他们如何邀请或款待,这位先生总是面露难色却不说话,只是说:“给我点酒喝,我和你们痛痛快快地喝上一场。”尽管他们试图从他的言谈举止中寻找原因,但他总是显得心事重重,表面上却又放纵于酒精之中。有时他会突然停下来,静静地望着远方。
有一天,李生骑着马在山上行走时,看到几十株桃花正盛开着,坐在溪边的一棵树下。他心里想:“那可能就是那位‘一壶先生’啊。”等到走近时果然就是他。他提着酒壶开始喝酒,下了马与他一起喝酒畅饮直至醉倒然后分别。他的行踪没有固定的地方,有时候停留一会儿就离开了,离开后不知道去往哪里;过一段时间又回来。康熙二十一年的时候,他已经离开即墨很久了,忽然又来了。他住在一座僧人的住处。平时和他来往的人发现他的面容憔悴,神情恍惚。问他从哪里来,他只是沉默不语。到了夜晚,他放声大哭整夜不睡,几天后竟自缢身亡。
赏析
《一壶先生》是清朝文人吴伟业的作品。诗中描述了一壶先生的传奇经历和生活状态。一壶先生是一个神秘莫测的人物,他的身份和来历成谜,衣着简朴,行为古怪。他喜欢饮酒作乐,常带着酒瓶子到处游荡。他结交了两位好友——即墨的黄生和莱阳的李生。两人深知这位先生非普通之人,对他充满了敬意和尊敬。然而,当这两位朋友想要更亲近地了解这位先生时,他却总是回避不谈,而是用醉酒来掩饰自己内心的苦闷和不安。
此诗通过描述一壶先生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展现了他的孤独和无奈。他的行踪不定,似乎总是在逃避着什么。而他与黄生、李生的交往虽然表面看似友好,但实际上两人都无法理解这位先生的真正意图。最后,这位先生选择了用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留给人们无尽的惋惜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