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邻之女,陋而善嫁。东邻有处人,贞淑而美,无聘之者,乃过西邻而问焉,曰:“若何以得嫁?”西邻之女曰:“吾有五费。”曰:“可得闻乎?”曰:“发黄费吾膏,面黠费吾粉,履阔费吾布,垢多费吾藏,人来费吾茶。”曰:“若何以得嫁?”曰:“吾嫁士,吾嫁商,吾嫁工,吾嫁佣保,吾嫁乞丐。”曰:“有陋汝者,奈何?”西邻之女竦肩枭颈,桀然捧腹而笑曰:“处女乃陋余乎?此处女之所以年二十而无聘者也。吾见人家女子多矣,类我;吾见丈夫多矣,无不类我。而孰得陋余而弃余?”处女曰:“亦有不类若者乎?”曰:“有不类我者,则处女已嫁矣。”
处女俯而叹。西邻之女曰:“处女无叹,吾试数处女之过失。自处女之长也,而鬻卖粉黛者过处女之门而不售;儿女相聚笑乐,处女独深思不与语;又不能随时为巧靡之涂妆。吾观处女态度,类有以自异者。处女将自以为美乎?世之所艳羡者,真为美矣。而处女无相逢顾盼者,处女将以何时得偶乎?且处女性情姿态如此,又不自媒,而傲然待聘,则处女过矣。处女诚换其故貌,易旧妆为新妆,倚门而笑,则吾有可以效于处女者;然又恐余门之履且满处女户外也。”处女变色,拂衣而起,趋而归,誓终身弗与通。
这首诗是《西邻之女》,作者是唐代诗人李贺。全诗共八句,每句都充满了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语言,展现了一个女子的自尊和自信,同时也表达了她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西邻之女,陋而善嫁。”
这句话描述的是西邻的女子,虽然容貌不出众,但性格善良,能够找到合适的丈夫嫁出去。“东邻有处人,贞淑而美,无聘之者,乃过西邻而问焉。”
东邻的女子是个贤惠且美丽的女子,但却一直没有人向她求婚,于是她来到西邻询问如何能嫁给好男人。“吾有五费。”
这里提到了五种费用,用来描述西邻女子的条件。这五种费用分别是:发黄的费用是她的膏油;面黠的费用是她的粉底;履阔的费用是布匹的花费;垢多的费用是收藏的花费;人来的费用是茶水的花费。这些费用加起来总共是五费。“可得闻乎?”
询问是否可以继续听到这些费用的内容。“吾嫁士,吾嫁商,吾嫁工,吾嫁佣保,吾嫁乞丐。”
这里描述了五种不同职业的女性,她们都是西邻女子愿意嫁的对象。“有陋汝者,奈何?”
有人质疑为何会嫁给这样的女子,认为她很丑陋。“西邻之女竦肩枭颈,桀然捧腹而笑曰:‘处女乃陋余乎?此处女之所以年二十而无聘者也。吾见人家女子多矣,类我;吾见丈夫多矣,无不类我。而孰得陋余而弃余?’”
西邻的女子耸起肩膀,昂头挺胸,捧腹大笑,反驳质疑者。她认为自己并不丑陋,而且周围的女子很多,但她们都比不上她。她认为没有人能够看不起自己。“亦有不类若者乎?”
有人提出疑问,是否还有其他与自己不同的地方。“有不类我者,则处女已嫁矣。’”
如果确实存在其他不符合自己外貌特征的人,那么这位女子已经结婚。“处女俯而叹。”
处女叹息,感到悲伤和无奈。“西邻之女曰:“处女无叹,吾试数处女之过失。自处女之长也,而鬻卖粉黛者过处女之门而不售;儿女相聚笑乐,处女独深思不与语;又不能随时为巧靡之涂妆。吾观处女态度,类有以自异者。处女将自以为美乎?世之所艳羡者,真为美矣。而处女无相逢顾盼者,处女将以何时得偶乎?且处女性情姿态如此,又不自媒,而傲然待聘,则处女过矣。处女诚换其故貌,易旧妆为新妆,倚门而笑,则吾有可以效于处女者;然又恐余门之履且满处女户外也。”**
西邻的女子开始数落自己的过失,包括没有卖出去自己化妆的工具、不能和别人一起嬉笑玩耍、不能随时改变自己的妆容等。她认为这些缺点都是因为自己与众不同,所以才会这样。她问如果自己真的美丽就好了,为什么没有人注意到她呢?最后,她建议女性应该改变旧有的形象和妆容,让自己更加引人注目,这样才能遇到合适的伴侣。“处女变色,拂衣而起,趋而归,誓终身弗与通。”
处女听后感到非常惊讶和愤怒,她的脸色变得非常难看,立刻拂掉衣服站起来离开了。她发誓永远不会再和这位女子交流。
这首诗展示了一个独立、自信且具有个性的女子形象。她不依赖于外在的美丽来获得幸福,而是通过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去寻找真爱。这首诗也反映了古代女性对于婚姻的期望和追求,以及对自身价值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