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鬼者,不知所自起。唐元和中,始依昌黎韩愈。愈久与之居,不堪也。为文逐之,不去,反骂愈。愈死,无所归。流落人间,求人如韩愈者从之,不得。

阅九百余年,闻江淮之间有被褐先生,其人韩愈流也,乃不介而谒先生于家,曰:“我故韩愈氏客也,窃闻先生之高义,愿托于门下,敢有以报先生。”先生避席却行,大惊曰:“汝来将奈何!”麾之去,曰:“子往矣!昔者韩退之以子故,不容于天下,召笑取侮,穷而无归,其《送穷文》可复视也。子往矣,无累我。无已,请从他人。”穷鬼曰;“先生何弃我甚耶?假而他人可从,从之久矣。凡吾所以从先生者,以不肯从他人故也。先生何弃我甚耶?敢请其罪。”

先生曰:“子以穷为名,其势固足以穷余也。议论文章,开口触忌,则穷于言;—上下坑坎,前颠后踬,俯仰跼蹐,左支右吾,则穷于行;蒙尘垢,被刺讥,忧众口,则穷于辩;所为而拂乱,所往而刺谬,则穷于才;声势货利不足以动众,磊落孤愤不足以谐俗,则穷于交游。抱其无用之书,负其不羁之气,挟其空匮之身,入所厌薄之世,则在家而穷,在邦而穷。凡汝之足以穷吾者,吾不能悉数也,而举其大略焉。”穷鬼曰:“先生以是为余罪乎?是则然矣。然余之罪顾有矜者,而其功亦有不可没也。吾之所在而万态皆避之,此先生之所以弃余也。然是区区者,何足以轻重先生?而吾能使先生歌,使先生泣,使先生激,使先生愤,使先生独住独来而游于无穷。凡先生之所云云,固吾之所以效于先生者也,其何伤乎固?见韩愈氏迄今不朽者,则余为之也,以故愈亦始疑而终安之。自吾游行天下久矣,无可届者,数千年而得韩愈,又千余年而得先生;以先生之道而向往者曾无一人,独余慕而从焉,则余之与先生,岂不厚哉?”

穷鬼传
穷鬼者,不知所自起。唐元和中,始依昌黎韩愈。愈久与之居,不堪也。为文逐之,不去,反骂愈。愈死,无所归。流落人间,求人如韩愈者从之,不得。
解析:穷鬼,即指贫穷的人或事物,不知道其起源。唐元和年间(806-820),一个穷鬼开始依附于文学家韩愈。韩愈与这个穷鬼长期相处,感到难以忍受。韩愈写了很多文章来驱逐它,但它却不愿离开,反而辱骂韩愈。韩愈去世后,没有地方可去。后来,在这个世界上流浪,希望找到像韩愈这样的人跟随他,但未能实现。
译文:穷鬼,就是那些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的人或事物。唐朝元和年间(806-820),一个穷鬼开始依附于文学家韩愈。韩愈与这个穷鬼长期相处,感到难以忍受。韩愈写了很多文章来驱逐它,但它却不愿离开,反而辱骂韩愈。韩愈去世后,没有地方可去。后来,在这个世界上流浪,希望找到像韩愈这样的人跟随他,但未能实现。
注释:穷鬼,是比喻那些生活贫困、处境艰难的人或事物。“不知所自起”表示这些穷鬼的来源不明,可能是由于环境、出身等因素造成的。“唐元和中”指的是唐朝的元和年间,大约是公元806年至820年之间。“依昌黎韩愈”表示这个穷鬼依附于当时的文学家韩愈。“为文逐之”表示韩愈用文字来驱逐这个穷鬼。“愈死”表示韩愈去世。“无所归”表示这个穷鬼没有地方可以去。“独余慕而从焉”表示只有我仰慕并跟随着他。
赏析:这首诗以“穷鬼传”为题,描述了一位穷鬼依附于文学家韩愈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诗人展现了穷鬼的坚韧和不屈,以及韩愈的宽容和接纳。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贫困和困境的思考和感悟,以及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