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之为物,草木中之有特操者与?群居而不倚,虞中而从节,可折而不可曲,凌寒暑而不渝其色。至于烟晨雨夕,枝梢空而叶成滴,含风弄月,形态百变,自谓川淇澳千亩之园,以至小庭幽榭三竿两竿,皆使人观之,其胸廓然而高,渊然而深,泠然而清,挹之而无穷,玩之而不可亵也。其超世之致,与不可屈之节,与为近,是以君子取焉。
古之君子,其为道也盖不同,而其所以同者,则在超世之致,与不可屈之节而已。其观物也,见夫类是者而乐焉,其创物也,达夫如是者而后慊焉。如屈子之于香草,渊明之于菊,王子猷之于竹,玩赏之不足而咏叹之,咏叹之不足而斯物遂若为斯人之所专有,是岂徒有托而然哉!其于此数者,必有以相契于意言之表也。善画竹者亦然。彼独有见于其原,而直以其胸中潇洒之致、劲直之气,一寄之于画。其所写者,即其所观;其所观者,即其所畜者也。物我无间,而道艺为一,与天冥合,而不知其所以然。故古之工画竹者,亦高致直节之士为多。如宋之文与可、苏子瞻,元之吴仲圭是已。观爱竹者之胸,可以知画竹者之胸;知画竹者之胸,则爱画竹者之胸亦可知而已。
此君轩记
竹之为物,草木中之有特操者与?群居而不倚,虞中而从节,可折而不可曲,凌寒暑而不渝其色。
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竹子是草木中的一种,有着独特的品质和操守。它虽然与其他植物一样生活在一起,但却有自己的个性和节操,即使被折断,也不会屈服,即使经历寒冷和炎热,也不会改变其颜色。
至于烟晨雨夕,枝梢空而叶成滴,含风弄月,形态百变,自谓川淇澳千亩之园,以至小庭幽榭三竿两竿,皆使人观之,其胸廓然而高,渊然而深,泠然而清,挹之而无穷,玩之而不可亵也。
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是在烟雾缭绕的清晨,还是雨后清凉的夜晚,无论枝头空荡,还是叶子滴落,都能表现出竹子的风度和姿态。它认为自己就像是江河山川中的一员,即使是狭小的小庭幽巷也能展现其高大深远的气质。同时,竹子的清新、凉爽让人难以忘怀,让人想要去珍惜,但又无法亵渎它。
其超世之致,与不可屈之节,与为近,是以君子取焉。
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竹子的超然出世的品质和坚贞不屈的节操,使它成为了君子们所珍视的对象。
古之君子,其为道也盖不同,而其所以同者,则在超世之致,与不可屈之节而已。
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古代的君子们在追求人生道路时各不相同,但他们共同追求的是超脱世俗的精神和坚韧不屈的品格。
其观物也,见夫类是者而乐焉,其创物也,达夫如是者而后慊焉。如屈子之于香草,渊明之于菊,王子猷之于竹,玩赏之不足而咏叹之,咏叹之不足而斯物遂若为斯人之所专有,是岂徒有托而然哉!
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观察自然界的事物时,看到相似的事物就会感到快乐;创造事物时,当发现这样的东西时会感到心满意足。就像屈原对于香草的喜爱,陶渊明对于菊花的欣赏,王徽之对于竹子的喜好一样,他们玩赏到不够时会吟咏赞美,吟咏赞美到不够时,这些事物就仿佛成了他们所独有的宝贝,这难道只是因为他们寄托了情感而如此吗?
其于此数者,必有以相契于意言之表也。善画竹者亦然。彼独有见于其原,而直以其胸中潇洒之致、劲直之气,一寄之于画。其所写者,即其所观;其所观者,即其所畜者也。物我无间,而道艺为一,与天冥合,而不知其所以然。故古之工画竹者,亦高致直节之士为多。如宋之文与可、苏子瞻,元之吴仲圭是已。
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竹子这类事物,人们必须用心去体会和领悟其本质,才能理解画家创作出的作品。画家只有深入地了解竹子的本质和精神,才能将其真实地表现在作品中,表达出他们对竹子的热爱和崇敬。同时,这也表明画家通过自己的技艺将竹子的形象表现出来,使得人们在欣赏画的同时也能够领略到竹子的内在美。因此,那些擅长画竹的艺术家都是具有高尚品德和崇高理想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