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蟾宫 · 席上,和锡鬯韵

雪花未净侵阶滑。奈小小、鸦头罗袜。恼人三五月朦胧,数不定,风鬟十八。
歌阑才把觥筹撤。听去也、一声愁杀。尊前相对尚无言,又那得、相思书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步蟾宫·席上,和锡鬯韵》是清代诗人沈岸登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该作品:

  1. 作者介绍
  • 沈岸登(?—1702),字覃九,号南渟,又号惰耕村叟,浙江平湖人。他是“浙西六家”之一,工词,与龚翔麟、朱彝尊等人齐名。他的诗词作品兼善诗、书、画,有《黑蝶斋诗词钞》、《古今体词韵》、《春秋纪异》等著作传世。
  1. 诗词原文及翻译
  • 原文:雪花未净侵阶滑。奈小小、鸦头罗袜。恼人三五月朦胧,数不定,风鬟十八。歌阑才把觥筹撤。听去也、一声愁杀。尊前相对尚无言,又那得、相思书札。
  • 译文:雪花尚未完全融化,便已经沾湿了台阶。然而小女子的细嫩双脚,却穿着精致的罗袜。让人感到心烦的是,这三月到五月的朦胧天气,让人数不清,风中摇曳的发髻恰似十八个少女的头。酒宴即将结束,人们才开始放下酒杯。听到那歌声,不禁使人愁绪满怀。在宴会中相互对坐却又无言以对,更难以得到相思的书信。
  1. 词牌名解析
  • 步蟾宫是宋代词牌名,源于唐宋时期流行的曲调名。此曲调具有独特的音韵特点,使得很多诗人都曾以此为题材创作词曲,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
  1. 文学赏析
  • 意境描写:全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雪花未净即沾湿台阶,表现出冬日景色之清冷。而“小小、鸦头罗袜”则描绘出一个娇俏的女子形象,她的罗袜精致,仿佛是鸦头般美丽动人。
  • 情感表达:词中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和女子的形象,还通过“恼人三五月朦胧”等句子传达了诗人对这种朦胧美的感受和内心的情感波动。特别是“又那得、相思书札”一句,表达了对远方爱人无法相见、思念成疾的痛苦。

《步蟾宫·席上,和锡鬯韵》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交织的美文,也是沈岸登上下对人生百态、情感世界的深刻反映。通过对这首词的研究与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思想以及文人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