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 散花楼送客

城上清笳城下杵。秋尽离人,此际心偏苦。刀尺又催天又暮,一声吹冷蒹葭浦。
把酒留君君不住。莫被寒云,遮断君行处。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散花楼上,听得远处胡笳轻唱,天色也已近黄昏,城下捣衣声一下接一下单调地重复着,回荡在这清冷的蒹葭浦,在离人的心中挥之不去。

手把酒杯真想劝您留下啊。此去路途遥远,别怕寒云遮断您的行处。在未来的漫漫长路上,您将夜宿荒村野店,请笑对夕阳下的村社神鼓。

介绍

《蝶恋花·散花楼送客》是清代词人纳兰容若在送张见阳出任湖南江华县令离京时所作。

张见阳字子敏,名纯修,本为内务府包衣,进士及第后先授江华县令,官至庐州知府。张见阳与纳兰结为异姓兄弟,是纳兰的知心故交。康熙十八年(西元一六七九年),纳兰容若的挚友张见阳被任命为湖南江华县令,纳兰为其送行,并作此词。

江华曾一度为吴世瑶所占据,清军刚收复江华不久后张见阳即被派去任职。纳兰深知此时的江华战火未息,民生艰难,且江华历来是多民族交汇地区,冲突时有发生,张见阳所得并非美差。然而作为朋友,纳兰不断勉励张见阳要莫惧寒云,要在满目疮痍中成就一番大业。他在与张见阳的书信中写道:「古来名士多以百里起家者,愿足下勿薄一官,他日循吏传中,籍君姓名,增我光宠。」纳兰年轻时也有建功立业的宏图大志,而他囿于皇宫中难以施展拳脚,便将自己的目标寄托于好友。

纳兰对张见阳不仅有着殷切的期望,也像兄弟一般深情地关怀着他。他曾作五律遗友人:「楚国连烽火,深知作吏难。吾怜张仲蔚,临别劝加餐。」古时官员到各地赴任,往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长途跋涉。纵使比不得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但翻山越岭在所难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个中酸楚不需多言。而纳兰似对行宿黄茅山店这般羁旅生活有着别样的期待。

此词表达了词人对远游的友人的不捨之情以及鼓励之意。全诗情景交融,意境凄凉。

注解

清笳:谓凄清的胡笳声。唐·杜少陵《洛阳》诗:「清笳去宫阙,翠盖出关山。」

城下杵(chǔ):指捣衣之声。杵,捣衣所用的棒槌。

蒹葭:蒹和葭都是水草,本指在水边怀念故人,后以「蒹葭」泛指思念异地友人。语出《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寒云:寒天的云。

黄茅山店:指荒村野店。黄茅,茅草名。唐·白樂天《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官舍黄茅屋,人家苦竹篱。」

村社:旧时农村祭祀社神的日子或盛会,《旧唐书·文苑传下·司空图》:「岁时村社雩祭祠祷,鼓舞会集,图必造之,与野老同席,曾无傲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