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 · 题秦端崖先生《寒梅着花未画幅》

远天如梦,恁荒寒、点出碧芜村。依约江南归路,昨夜逗春痕。
报与枝头消息,问窗前、小立几黄昏。料空山孤鹤,月明无主,独自守柴门。
数遍旗亭长短,向天涯、我亦怅离樽。直待东风人日,清怨与同论。
纸帐朝来依旧,怪石肠、不似旧温存。莫图中回首,关山容易笛销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秦端崖先生《寒梅着花未画幅》》,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此词咏物寄情,通过写梅花的清高孤傲和作者自己的志趣相投,表达了诗人对坚贞不屈、傲然独立的品格的追求。

这首词上片以咏梅起兴,下片以咏梅结情。全词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借梅喻人,托物言志。

“南浦”三句,点明题旨。秦端崖是作者友人,名晋叔,字子重。他为人耿直,不肯随波逐流,因此被诬陷入狱。在狱中他曾作过一首《寒梅》诗:“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千林细叶春。”后来这首诗传诵一时,并成为人们颂扬正直人格的范例。这首词就是为秦端崖而写的。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凌寒独放。“雪里已知春信至”,这是说:即便在严寒的冬天里,也预感到春天的消息已经传来了。这一句既点出了季节,又暗寓了时令,同时把梅花拟人化了。“枝头香冷清绝处,一点微酸先透”,这是写梅花的芬芳之极,清冷之极,它所散发出来的香气,虽然冷得可以穿透枝头,但那一股股清香却首先渗透到最寒冷、最清静、最偏僻的地方。

“何逊而今顿悟前身”,这句诗出自苏轼的《次韵定国除夜见寄》。何逊是南朝梁时的诗人,他在定国寺除夕夜见到一位僧人,这位僧人曾对他说:“我本是天上的星宿,因触犯天条,谪降人间,才落到这个穷山僻壤的定国寺来。今夜除夕,正是我前生的生日,请受我一拜!”何逊一听,顿悟自己原来也是天上一颗星宿,如今贬谪到人间来了。苏轼用这个典故来表示自己对人生的认识:人的生命就像星星一样,有生就有死,有起就有伏,有盛就有衰。但是,人的一生应该是有意义的,要有所作为。苏轼还进一步强调,人应该像梅花那样:即使身处逆境,也要像梅花那样坚强不屈,始终保持着一种高贵的品质。

“自是花中第一流”,这是说梅花在众多花卉中最为出众,最为珍贵。它不仅能够经受住严寒的考验,而且还能散发出迷人的芳香,让人陶醉其中。

最后两句是说:“与君别有东风意,著破杨花满江红。”这是一首词牌名,原意是赞美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勃发。这里用来比喻友谊深厚,彼此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需多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