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 楼外啼莺依碧树

楼外啼莺依碧树。一片天风,吹折柔条去。玉枕醒来追梦语。中门便是长亭路。
眼底芳春看已暮。罢了新妆,只是鸾羞舞。惨绿衣裳年几许。争禁风日争禁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蝶恋花·楼外啼莺依碧树》是清代诗人谭献创作的一首词,该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逝去的无奈。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

  1. 作者简介:谭献(1832年-1901年),字伸修,号复堂,浙江杭州人,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在同治六年(1867年)中举人,曾历任安徽歙县、全椒、合肥等地知县。他不仅是一位地方官员,更以其诗词作品在文坛上享有盛誉。

  2. 词作原文
    楼外啼莺依碧树。一片天风,吹折柔条去。
    玉枕醒来追梦语,中门便是长亭路。
    眼底芳春看已暮。罢了新妆,只是鸾羞舞。
    惨绿衣裳年几许,争禁风日争禁雨。

  3. 词作赏析

  • 景致描写:开篇“楼外啼莺依碧树”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莺鸟栖息于翠绿的枝头,伴随着阵阵天风吹过,其枝条随风而折。这几句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又稍纵即逝的氛围。
  • 抒情表达:“玉枕醒来追梦语”与“眼底芳春看已暮”两句表现了诗人从梦中醒来后的恍惚感受。他似乎仍在追寻那逝去的美好梦境,感叹着春天的短暂和青春的易逝。
  • 人物形象:“罢了新妆,只是鸾羞舞”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转变。尽管外表装扮依旧,内心却无法掩饰对逝去美好时光的哀愁与不舍。这一转变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和美好事物的珍惜。
  • 哲理思考:“惨绿衣裳年几许,争禁风日争禁雨”则透露出诗人对岁月无情的感慨。岁月如疾风急雨般不等人,无论是美好的春天还是青春的容颜,都无法长久停留。这种感慨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命无常的哲学思考。

《蝶恋花·楼外啼莺依碧树》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词,更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和哲理的诗作。它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春天和青春的怀念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这首词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