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坐燕姬,琵琶膝上圆冰薄。轻拢浅抹,巧把羁愁豁。
竟去摇鞭,点草霜鬉渴。西风恶,数声城角,冷雁蒙蒙落。
点绛唇 · 和成容若韵
介绍
《点绛唇·和成容若韵》是清朝词人陈维崧创作的一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春景图。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
作者简介:《点绛唇·和成容若韵》的作者是清朝词人陈维崧。陈维崧是清代著名的文人兼词人,以其豪放派词风著称于世,其词作多表达了对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的深沉感慨。
作品原文:和成容若韵,并坐燕姬,琵琶膝上圆冰薄。轻拢浅抹,巧把羁愁豁。竟去摇鞭,点草霜鬉渴。西风恶,数声城角,冷雁濛濛落。
整体翻译:在与成容若共赏音乐之际,燕子翩翩起舞于膝边,琵琶声轻轻拨动,如同冰面薄脆的圆冰被轻轻拢弦。词人巧笑倩兮,用音乐驱散心中的羁绊之愁。最终起身摇鞭,策马而去。秋风凛冽,城头传来阵阵号角声,冷雁南飞,天空中飘洒着蒙蒙细雨。
词句注释:此词中的“燕姬”指的是年轻的女子;“琵琶”是指古代的一种弦乐器;“圆冰薄”形容琵琶弦如冰般清澈透亮;“羁愁豁”指用音乐驱散了心中的羁旅之愁;“点草霜鬉渴”意喻骑马奔驰的渴望;“西风恶”描述秋天萧瑟的气氛;“数声城角”指的是远处城墙上传来的声音;“冷雁濛濛落”则描绘了秋雁南飞的景象。
白话译文:与美女共赏琵琶曲,琵琶声清脆如冰,令人心旷神怡。她巧笑倩兮,用美妙的音乐将心中忧愁一扫而空。随后起身,挥鞭催马,踏上征途,追寻自由。秋风凛冽,城头传来号角声和雁群南飞的哀鸣声。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清朝乾隆年间,当时陈维崧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至福建漳州等地。在这段时期,他经历了政治上的失意和个人生活上的孤独。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词,通过艺术的形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心境。
名家点评:清代文人张炎在《词源》中提到陈维崧的词作风格豪放,善于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来表达情感。此外,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陈维崧的词为:“有境界”,即指他的词作具有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轶事典故:关于陈维崧的轶事中,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在一次酒宴上的即兴作诗。据说,陈维崧曾在一个宴会上听到一曲优美的笛声,随即即兴创作了一首五言诗,展现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才华。
作品赏析:《点绛唇·和成容若韵》作为一首豪放派的词作,展现了陈维崧独特的艺术风格。词中通过对音乐、自然景观和人物活动的描绘,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词人巧妙地运用比喻和象征,使得整首词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反映了作者的情感世界和人生观念。
《点绛唇·和成容若韵》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陈维崧个人情感和哲学思想的具象化表现。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后世研究清代文学和词学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