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卢坤联

旷典迈千秋,带砺台衡,天锡殊纶荣卫霍;
仁恩周十省,韬钤黼黻,人从华屋仰皋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卢坤联”是清代诗人裕谦的一首古诗,题为《挽卢坤联·旷典迈千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卢坤的崇高敬意,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功臣的普遍赞誉。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品背景:裕谦创作这首诗时,正值国家政治动荡与边疆战事频繁之际。卢坤作为朝廷重臣,曾三建戎功,为平定叛乱和保卫国家立下赫赫战功。因此,裕谦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卢坤的深切怀念和无限敬仰之情。诗中“旷典迈千秋”和“仁恩周十省”等词语,都彰显了对卢坤功绩的高度评价。
  2. 作品内容:这首诗的全文如下:旷典迈千秋,带砺台衡,天锡殊纶荣卫霍;仁恩周十省,韬钤黼黻,人从华屋仰皋夔。其中“带砺台衡”意指身负重任,为国家安定立下汗马功劳。“天锡殊纶荣卫霍”则意味着卢坤如同汉代名将卫青一样,因卓越的军事才能而备受尊崇。整首诗通过对卢坤功绩的赞美,表达了对这位英雄人物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怀念。
  3. 作品鉴赏:在鉴赏这首诗时,不仅要了解其字面意思,更要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时代背景。例如,“天锡殊纶荣卫霍”中的“卫霍”指的是汉代名将卫青和霍去病,他们的事迹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为国为民贡献力量。同样,“人从华屋仰皋夔”中的“皋夔”则是古代贤臣的象征,他们以高尚的道德和卓越的才能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这些典故和象征的使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对卢坤这一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

“挽卢坤联”不仅是一首表现对历史功臣缅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传承。通过这首古诗,可以了解到清朝晚期的社会风貌、文人的价值观以及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在欣赏的同时,也应该思考如何继承和发扬这种为国家和人民利益奋斗的精神,继续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