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台吐耀,乃岳降精,经济文章,万里勋猷叙伟略;
以劳定国,以死勤事,忠诚廉正,九重震悼失元臣。
挽左宗棠联
介绍
挽左宗棠联是张百熙创作的对联,表达了对左宗棠的缅怀和对其贡献的肯定。下面将深入探讨该挽联:
- 创作背景
- 个人关系:张百熙与左宗棠之间有着深厚的师生和私人关系。作为清末的一位重要官员,张百熙不仅在政治舞台上活跃,还曾协助制定《壬寅学制》《癸卯学制》,这些举措对后来的教育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 历史意义:左宗棠是晚清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曾在多次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特别是在收复新疆、平定太平天国等战役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因此,左宗棠的形象对于近代中国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意义。
- 内容解析
- 情感寄托:此联通过回忆与哀痛交织的情感,传达出作者对左宗棠逝世的深切哀悼。“使节南征,撰句赠公行”反映了左宗棠生前的壮举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而“正瀛海波涛,天戈东指,督师赍志殁”则形象地描绘了左宗棠去世时的英勇与悲壮。
- 象征意义:“招魂司马桥边宅”暗喻左宗棠虽然已逝,但其精神与事迹仍被后人铭记与追思。而“孤忠激烈,气作祝融峰上云”则是对左宗棠忠诚不渝、英勇无畏的崇高评价。
- 艺术特色
- 对联形式:该挽联采用传统的对仗工整、韵律和谐的对联形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学的艺术美与哲理深度。
- 修辞手法: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胡殷忧方伏,良弼云殂”,使得整个对联生动形象,情感饱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 文化价值
- 历史见证:这副对联不仅是对一位历史人物的悼念,也是对那个时代的回顾。它记录了左宗棠的生平事迹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 教育启示:通过对左宗棠生平的回顾,可以启示人们学习他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也能展现出坚韧和勇敢。
《挽左宗棠联》不仅是一副对联,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它不仅反映了作者对左宗棠的深情怀念,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英雄的尊崇和记忆。通过这样的作品,人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个体在国家和民族中的角色与责任。
相关推荐
【注释】 乃台:指左宗棠。乃岳,即岳钟琪。降精:指降伏敌人。 经济文章:指治理国家和文学才能。万里勋猷:指远大的功勋谋略。叙伟略:指陈述伟大的谋略。 以劳定国:指用勤劳来安定国家。以死勤事:指为国尽忠而死。 忠诚廉正:指忠诚耿直,廉洁正直。九重震悼:指天子哀悼震动。 【赏析】 这是一副挽左宗棠的对联。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一字子伯,湖南湘阴人,清朝著名大臣、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
这首诗是一首对联,上下联各四句,每句七个字。下面是逐句的释义: 上联:自纵横征战以来,国家适逢多难,乃能简拔诸将,扫荡群凶,浩气塞乾坤,一代栋梁资保障。 - 自纵横征战以来:从纵横交错的战争开始。 - 国家适逢多难:国家正遭遇重重困难。 - 乃能简拔诸将:因此能够选拔出众多将领。 - 扫荡群凶:扫清了各种邪恶势力。 - 浩气塞乾坤:浩然正气充满天地间。 - 一代栋梁资保障:成为一代之材
若有一个臣,四海方欣司马相; 是为三不朽,两川又痛卧龙亡。 注释:这句诗的意思是,如果有一个臣子,那么四海将会因为有了这位贤臣而感到欣慰,就如同历史上的司马相如,他的才华和品德让天下人敬仰。这里用“司马相如”来比喻贤臣,表达了对贤臣的崇敬之情。 译文: 如果有一个臣子,那么四海将会因为有了这位贤臣而感到欣慰; 他的行为将永远被铭记,就像诸葛亮那样的伟大。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挽联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从表达效果、手法运用、情感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即可。本题要求考生对诗歌的每句诗分别作简要赏析。解答时可从修辞的角度入手。比如,本诗中“大江以南,大湖以北”一句,采用了对仗的手法。“蔓种无遗,重整乾坤”一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时结合诗句内容理解并加以赏析。“挽左宗棠联”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为晚清名臣曾国藩。全诗四句。上联的首二句说:曾经在辕门向大将军拱手行礼,握手长谈,天下还有值得为之奋斗的地方,树立南交藩篱,莫要忽视了韩雍、藤峡的治理;下联的首二句说:边塞荒凉之地都知道真正的宰相,鞠躬后已,中原才安定下来,芾阴东治,迅速成就了朱邑桐乡。此联意在颂扬左宗棠收复新疆之功业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解答时,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表达的主题。本题要求学生对诗句进行逐句的翻译,然后根据翻译的内容来赏析诗句,要注意关键词语。“执策过江来”中的“执策”,意思是拿着马鞭;“拔下走于宦途废弃之余”中的“废”,意思是被罢免;“论功征史在”中的“征”,意思是记录;“丧我公于国事纷纭之日”中的“丧”,意思是丧失;“防秋虽罢战”中“罢”,意思是结束
【解析】 这是一首挽联,上联是说左宗棠的勋名和功绩与太傅曾纪泽一样;下联说左宗棠的经世之才、文韬武略与司马相如、骆宾王当年论定天下大事的“定论”相比。全联用典贴切,意蕴深厚。“麟阁勋名,熊湘旗鼓”,对仗工整,句式整齐。 【答案】 ①上联:曾纪泽(1839-1890),字劼刚,号梦瞻,湖南湘乡人,清朝后期著名政治家、外交家、文学家。 ②下联:曾纪泽,字劼刚,号梦瞻,湖南湘乡人
诗句释义 1. 廿余年将相兼资:这句话描述的是左宗棠(字季高,号湘乡)的生涯。他将相兼资意味着他不仅拥有将军的身份,同时也是朝廷的重要官员。 2. 正色立朝:指的是左宗棠在朝廷上以正直的态度和坚定的决心处理政务。 3. 威望允孚文潞国:文潞国可能是指文渊阁大学士或类似的高级官职,左宗棠因其正直和忠诚而得到这样的评价。 4. 数万里欃枪净扫:欃枪是古代对彗星的一种称呼
【解析】 本诗的作者是张孝祥。张孝祥是南宋后期著名的文学家、词人,与杨诚斋、陆放翁、辛稼轩并称为“南宋四大家”,他与辛弃疾、陈亮、刘过等人交游,又曾上疏反对议和,因此遭到秦桧等人的忌恨,被免职。 两间正气:两间指朝廷,正气指正直的政治品格。 一缕孤忠:指作者自己的一片忠心。 信名世笃生:信,真;笃,笃实、深厚。信名世笃生,即真真正正名传后世的人。 河岳日星:黄河、华山、北斗七星,这里指国家
【解析】 “挽左宗棠联”指为左宗棠写的挽联。作者以挽联形式,赞颂左宗棠的功德。“食性我能谙”,意思是我的口味我知道;“白菜满园供祭馔”,意指我吃惯了白菜;“浓荫公所茇”,意思是你(即左公)在绿阴中居住;“绿杨夹道护灵旗”,意思是你的灵柩在绿荫中行进。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左宗棠的功德。 【答案】 译文:我的口味我知道,吃惯了白菜;左将军住在绿阴中,保护他的灵旗。 赏析:左宗棠为收复新疆
注释: 兼赞皇江陵所长,武功过之,是真亚东人杰; 继益阳湘乡徂逝,宗臣代谢,莫窥此后天心。 译文: 称赞皇江的陵长(即指江西临川人陈宝箴,字右铭)的武功超过了他,他是真正的亚东人杰; 继承益阳湘乡的人逝去了,他的后代官员接替了他的位置,我们无法窥视他们未来的天命。 赏析: 这首诗是对陈宝箴的赞美和哀悼。诗中提到“兼赞”一词,表示对陈宝箴的全面称赞,包括他的武功、才华等各方面都超过了他
【注释】 1. 武乡侯:指韩信,汉初著名军事家。2. 丞相祠堂:汉代丞相府的后堂,即丞相府的祠堂,故称丞相祠堂。3. 少陵:杜甫号少陵野老,故称杜甫为少陵诗思有余哀。4. 房太尉:唐玄宗时名将房琯,官至御史大夫,曾以兵部尚书的身份主持大祭礼,故称房太尉。5. 寰海:四海,天下。6. 素旐(zhào):丧车。7. 天风吹素旐:指送葬的人把丧车从墓穴中拉出。8. 元勋:功勋卓越的人。9. 归殡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此题注意结合注释,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二万里岩疆,指挥若定”,意思是“两万里疆场,你如神助般地指挥若定”。 “中兴推硕辅”,“中兴”指国运复兴,这里指左宗棠收复新疆。“问谁是旗翻瀚海,名勒天山”,意思是“谁是当年翻过瀚海的旗帜,在天山名留青史”。 “白发归来”,“白发”指年岁已高,这里指左宗棠归老还乡。 “长为圣朝消隐患”,“圣朝”指朝廷
诗句解析: - “千载证丹忱,前出师表,后出师表”: - “千载”:暗示了时间之悠久,表达了对左宗棠的尊敬及对他忠诚与功绩的赞扬。 - “证丹忱”:指证明或印证其忠诚之心。 - “前出师表”与“后出师表”:引用诸葛亮的《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用以强调左宗棠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和贡献。 - “中兴论元辅,湘乡一人,湘阴一人”: - “中兴”:指恢复国家繁荣昌盛的时代
【注释】 公:指左宗棠。同乡,同乡的好友,这里泛指有才能的人。傅介子:西汉时人,为汉元帝出使西域,斩郅支单于,封义阳侯。杖履:指汉武帝刘彻派卫青、霍去病出征匈奴,汉武帝送行至霸上,两人都未拜别,就跨上马驰回军中,所以称“杖履”。韬钤:兵法中用兵之略。龙虎:喻英勇。 【赏析】 此诗是诗人写给左宗棠的一副挽联。上联写左宗棠收复河山,整顿边防;下联写我虽怀才不遇,也欲效法傅介子,杀敌建功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同时要注意诗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然后结合着诗句中的关键词进行具体赏析。此诗前四句写左宗棠的勋业及当时人们对他的评价;后两句写作者对他的怀念之情,并表达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意。 “挽左宗棠联”是一副悼念左宗棠的挽联,由两部分组成:上联为:“勋业直迈卧龙,念全局支持,天为生民钟此老”
【解析】 这是一首挽联,是左宗棠的故友林则徐所撰,表达了作者对左宗棠的深深怀念之情。上联“忆昔秦陇相随”指的是作者回忆与左宗棠在西北共同抗击外侵的艰难岁月;“揽辔前驱”,“位晋通侯膺上相”指左宗棠收复伊犁后,被朝廷封为“一等子”,并加官进爵,成为封疆大吏;下联“窃幸瓯闽重会”,“名垂青史照丹心”指作者庆幸自己能再次与左宗棠相见,并在他去世后写下了此挽联,以寄托自己的哀思。 【答案】 上联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中写了什么内容,然后还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本诗是挽联,由两部分组成:前部分写左宗棠生前的英勇事迹,后部分写左宗棠去世后人们怀念他的情景和追念他的功绩。 “生不愧封侯”,意思是:活着的时候就不愧为一个封了侯的人。这里用“封侯”来形容左宗棠一生的成就和地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注意以下词语的书写:悰、惘、盟、澨、栋梁身。 【答案】 译文:久病在床没有兴致,恍惚间好像进入江城,举杯畅饮,竟通宵地谈论国事家事; 归休时原约不变
【译文】 范文正拥有十万兵马,成算独操,四夷都服将军的韬略; 武乡侯两度开济天下,大名不朽,千秋拜丞相祠堂。 【注释】 挽左宗棠联:挽联是挽歌的一种,一般用于追悼死者,也可用于祝贺生者。左宗棠(1812年-1885年),字季高、号陶斋,湖南湘阴人,晚清重臣、洋务派骨干、湘军重要将领之一,官至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封二等恪靖伯。他一生功勋卓著,但晚年因受肃顺等人排挤,被诬下狱,后获释出京
【解析】 题干所给诗句为五律,内容大意为:与先君道义论交,开始参戎幕,继总师干,出处本同途,惟我公绩懋中兴,媲美汾阳兼寿考;在小子驰驱感激,昔侍酒泉,今从海峤,裁成荷逾分,恸此日星沉五丈,空瞻遗像肃清高。 颔联“出处本同途”意为:我和你出仕的时机和途径相同。颈联“裁成荷逾分”意为:我和你承担的责任超过了自己的承受能力。尾联“恸此日星沉五丈,空瞻遗像肃清高”意为:悲痛这一天星沉落了五尺远
这首诗描绘了左宗棠在西域的英勇事迹和东瀛传来的噩耗,表现了他的英勇精神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译文: 在西域建立奇勋,万里征尘,天山暮雪; 在东瀛传来噩耗,三军血泪,大海秋涛。 注释: 1. 西域建奇勋:指左宗棠在西域(今新疆)建立了卓越的功勋。 2. 万里征尘:形容远征过程中历经艰辛。 3. 天山暮雪:描绘了天山山脉上晚霞映照下的壮丽景色。 4. 东瀛传噩耗:指从日本传来令人悲痛的消息。 5.
【注释】 挽左宗棠联:此联是作者为纪念左宗棠而写的一副对联。 公:指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晚清名将,洋务派重要人物,封一等毅勇侯,谥文襄。曾平定陕甘回民起义。 一代伟人:一代英雄。 外攘内安:对外抗击侵略者,对内平定叛乱,使国家安定下来。 威名远震九万里:威名远播,传遍万里之外。 我感平生知己:我感激平生的知心朋友。 南船北马:泛指四方各地。 廿六年:二十年。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 第一句:“相业亘古今,只凭忠耿一心”,意为:伟大的功勋延续千古,只是依靠一片忠心。“亘”字是“延续”“无穷尽”之意。 第二句:“外攘内安,尽瘁手擎天柱赤”,意为:对外抵御侵犯,对内安定天下,用生命支撑着国家的栋梁。“擎”字,在这里是撑起、支撑的意思。“手擎天柱”比喻国家领导人如擎天之柱一样坚定地支撑着国家。 第三句:“恩知逾骨肉,适值冤埋三字
【注释】 ①挽左宗棠联:为哀悼左宗棠而作的挽联。左宗棠(1812~1885)是晚清名臣,湘军将领,收复了新疆、西藏和部分云南边境地区,平定了阿古柏叛乱,并参与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等。②韬略:指谋略策略。③丝纶:皇帝诏令或圣旨。④寇莱公:北宋名相寇准,字平仲,封莱国公,人称寇莱公。⑤西拓边陲:指开拓西域边远地区。⑥海峤:指南疆的高山峻岭。⑦过人胆识:指非凡的胆识和见识。⑧蜀丞相:指诸葛亮
【解析】 “挽左宗棠联”是一副对联,作者借对左宗棠的挽词来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的思想感情。上联“大局值艰难,威慑华夷,直仗作中流砥柱”,写国家处于危难之际,左宗棠挺身而出,担当了挽救国家危亡的重任,如同屹立在河流中央的巨石,支撑着江河的流动,使国家得以渡过难关。下联“鞠躬竭忠荩,诏褒功德,又添个丞相祠堂”表达了左宗棠为国家做出的杰出贡献和死后受到朝廷封赏的荣耀。 【答案】 示例:上联
这首诗是挽联,对左宗棠的去世表示哀悼。下面是逐句解释: 1. 惟大名宇宙同垂,海内儿童,亦知司马,胡殷忧方伏,良弼云殂,德业盛古今,齐挥朝野军民泪; - 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伟大的名声和成就在宇宙中流传,海内的孩子们也知道这位司马的名字。他的忧虑虽然深重,但已经平息下来,良弼的死讯传来,他的伟大事业和德业被后世传颂,朝廷内外、军民都为他的去世而悲伤流泪。 2. 立万代纲常之极,门前将帅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正气毓衡湘”: - 正气: 这里的“正气”指的是正义和正直的精神。 - 毓:养育。 - 衡湘: “衡州”,现在的湖南衡阳,古称“衡湘”。 - 这句话的含义是: 正义的精神在衡湘地区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传承。 2. “文潞国精力过人”: - 文潞国: 这里可能是对某个历史人物的代称。 - 精力过人: 形容某人精力旺盛,能力非凡。 - 这句话的含义是:
【解析】 此题为“理解”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诗文句子。本题中,注意“竭”、“佐”、“难”、“由师儒而登将相”、“入赞枢机”“持旋钺”等词语在诗中的写法。如“佐”,辅佐、帮助;“难者”:有艰难的人;“师儒”:老师和儒生,指有学问的人;“枢机”:“枢机大臣”,指军机大臣;“持旋”:掌握、指挥。 【答案】 挽左宗棠联 (清)陈宝琛 尽忠报国辅圣主,东渐沧海西流沙,三十年业佐中兴
卧龙崛起湘中,尽瘁鞠躬,五丈原高风惨淡; 司马著闻海外,易名永祀,千秋典重日光明。 注释: - 卧龙崛起湘中:指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以智谋和忠诚著称。他出生于荆州南阳郡的隆中(今湖北省襄阳市)。 - 尽瘁鞠躬:表示诸葛亮尽心尽力地为国家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五丈原高风惨淡:指诸葛亮在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病逝时,其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念令人感到悲壮和遗憾。 -
【解析】 此诗为挽左宗棠之联。全联共分两截,上段写左宗棠的功绩与遭遇;下段写其遗泽和后人对他的怀念之情。“神灵应运而生”是说左宗棠出世时,神灵为他带来吉祥;“威逾潞国”是指他的威名超过潞安王,“福并汾阳”是指他的福气与唐代汾阳王相同(唐汾阳王郭子仪,有功德于天下,死后被追封为晋王,赐谥号“忠武”,即“忠勇”的意思)。“甲马忽腾空”是说他的战马突然腾空而起,这里用马腾空起来形容他升天而去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首先要注意题干的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注释进行赏析。注意要结合注释内容,从诗的内容、思想情感、表现技巧等方面分析赏析。“继林胡曾而成神”“总其生平,同符伊吕”意思是说左宗棠的事迹可以与古代的名臣相提并论,是一代名臣;“通天地人以为学,发诸韬略,远迈孙吴”意思是说他的学问贯通天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审读诗歌,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并注意抓住诗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最后再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的情感。“挽左宗棠联”是一首七律,作者为晚清著名诗人、文学家陈衍。该诗主要表达了对左宗棠的怀念之情和赞美之意。其中“忆昔”“锡爵酬庸书上考;“与胡文忠曾文正并起湘江”中的关键字词有:忆、锡爵酬庸、上考、文忠、文正、相济
这首诗是挽左宗棠联,由王壬秋撰写,表达了对左宗棠的敬仰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将相公侯,尊显及身,独荷五百年梁木仔肩:这里指的是左宗棠被公认为一代名臣,他的官位显赫无比,承担了五千年的重任。他独自承受了这副重担。 2. 居近濂、游经洛、仕宦遍关闽,记曾创局有遗言,校字命重刊:这里描述了左宗棠的政治生涯,他曾经在濂泉书院讲学,游历过洛阳等地,担任过关中和福建等地的地方官
【注释】 挽左宗棠联:挽,悼念。左宗棠,即左宗堂(1812-1885),字季高,号石泉,湖南湘阴人。晚清著名大臣、诗人和军事家,洋务派代表人物。此诗是作者在1874年(光绪元年)为左宗棠写的挽联。 相从海上视师:相从,相伴;海上,指东南沿海一带。视师,监督军队的将领。 我为前驱:我,代指左宗棠,前驱,先锋。这里的意思是说作者甘当先锋,跟随左宗棠去抗击外敌。 翻成一哭:翻,翻转;成,成就;一哭
【诗句释义】 挽左宗棠联:挽词。指哀悼、悼念左宗棠的诗文或挽联。 两朝宅揆:指清光绪帝与西太后(慈寿)垂帘听政,任用左宗棠为首席军机大臣。 卅年杖钺:指在清朝末年,左宗棠担任了30年的军事统帅。 万里封侯:指被封为侯爵的地方官。 勋业古今稀:指他的功勋和业绩在古代是少有的。 岂惟天末垂杨,蔽芾道途留远荫:岂只是天上的柳树在远处留下阴影,而是他的道路也充满了他留下的恩泽和影响。 寸心忠义,满腹经纶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出答案,注意语言要简练、连贯、得体。“帝命作元戎,值大局粗安之时”,这是说皇帝任命我为主帅,正当国家形势稍微安定的时候,我本希望与您携手并肩作战,再一同参加耆英会;“天不遗一老,重平生知己之感”,这是说上天不会忘记一个老人,我之所以离开,是因为我对您的感激之情,您是我多年的知己啊
诗句解释及赏析: - 慕韩荆州之风,收名定价,千里投夏口,千官上石头 注释:此句形容左宗棠的声望如同古代著名的荆州将领关羽一样,他的名声和功绩广为人知。"收名定价"指的是左宗棠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声誉已经确定,"千里投夏口"和"千官上石头"则形容其声威远播,吸引了无数人前来投奔或效忠。 - 开诚布公,瑕瑜不掩,身世感遭逢,受知倍戚受恩者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左宗棠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解析】 “盛业佐中兴,经济独优,四履有元勋辙迹”:辅佐中兴大业,经济才能最为突出,四方行走都有元勋的足迹。“四履有元勋辙迹”指左宗棠的足迹遍及全国各地。 “大星归上界,英灵不昧,九州拜丞相祠堂”:大鹏回归天庭,英勇的灵魂永不消失;全国各地都敬仰丞相的庙堂。 【答案】 ①“挽左宗棠联”是一副挽联,表达对左宗棠的颂扬和怀念之情。 ②上联:“盛业佐中兴,经济独优,四履有元勋辙迹”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语言的赏析。此诗前半部分是说,左宗棠扶持大厦;后半部分是说,左宗棠在朝廷中任职四朝,为国为民,忠心耿耿,深得皇帝的信任。 【答案】 译文: 大厦得以扶持,你早就怀有名世略图; 朝廷开国建功,你忠心报效老臣之心。 注释:①安攘:安定,安宁。②名世略图:指治理国家的方略或计划。③公忠天鉴:指皇帝对大臣的忠心信任和了解。④老臣心:指忠诚报国的心意。⑤“开国”句
【注释】 大厦:指朝廷。安攘:安定,保护。公忠:公正忠诚。 【赏析】 这是一副对联,作者通过赞美左宗棠的“名世略”和“老臣心”,表达了对左宗棠的敬仰之情。上联“大厦扶持,安攘早怀名世略”,意为朝廷需要有人扶持,而左宗棠已经早早地就有了治理国家的远见卓识;下联“四朝开济,公忠天鉴老臣心”,意为在四朝中都有功绩,他的为官清廉、公正忠诚之心得到了天照。整副对联赞颂了左宗棠的政绩与人格
【注释】: 1、天发杀机:天上开始发动杀戮的征兆。 2、地发杀机:地上开始发动杀戮的征兆,暗喻清政府对人民的残酷镇压。卌载叹薪劳:指左宗棠在西北战场上的艰苦战斗,两年间,他身经百战。 3、岂惟百战殊勋:难道只有百战的殊勋。 4、尚有桪阴荫边徼:还有柳荫的阴蔽遮蔽边境。桪,通“樾”,树木的阴影。阴荫,遮蔽。 5、生能报国:活着的时候能为国家效力。 6、死能报国:死了以后仍然能为国家效力。 7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要结合具体的诗歌分析其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天生名世才,试问千古完人,如公有几?”是第一句,“天生名世才”的意思是:你生就一副举世无双的才华。“名世”,即闻名于当世。“完人”一词出自《礼记·中庸》
【注释】 挽左宗棠联:为左宗棠写的一副悼联,表达了对其的追念和哀思。 追随鞭弭廿余年,咸钦威震华夷,青史流传,惟伟人乃有伟业; 暌侍襜帷九阅月,忽听风摧梁栋,丹旌遥望,受恩深者报恩难。 【赏析】 这是一副挽左宗棠联,由四句组成。前两句是说,追随他二十年有余,大家都敬仰他的威德,声名远播于四海之内,历史记载着他的伟大事迹。后两句是说,他长期在军机处工作,共事了九个月,忽然听到消息
注释: - 相业冠中兴:相业,功绩、事业;冠,第一;中兴,指清朝的中兴时期。这句意思是他的功勋业绩在清朝鼎盛时期首屈一指。 - 平西北、定东南:平定了西北部和东南部。这句话的意思是他平定了新疆和西藏。 - 闽峤重来:指左宗棠收复了台湾,收复了被割让的台湾。 - 直教夷虏输忱才撒手:直接导致敌人(夷人)投降并表示愿意归顺。忱,诚意;才,才能。这句意思是他使敌人真心实意地归顺。 - 庸才膺挚爱
【注释】 衡山:即南岳衡山,位于今湖南省衡阳市。间气:指人才的特异之质。鞠躬尽瘁:形容竭尽忠诚和力量。名世挺生:名声传遍世间。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 【译文】 名震四海的才子,出没于南岳衡山; 鞠躬尽瘁,以忠心报效国家。 【赏析】 此诗是赞颂左宗棠的。首句“名世挺生”,称赞其名扬天下;次句“衡山间气”,赞美他才华横溢,非同一般。三、四句“鞠躬尽瘁”,赞扬他忠诚报国,为国家尽心尽力
谢傅东土正思归,起外无期,四海苍生增感恸; 武侯南征曾奉诏,成功未竟,一腔遗恨郁忠忱。 注释: 1. 谢傅东土:指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谢安,他曾镇守东土,即现在的江苏一带。这里以谢安为比,表达自己对东土的思念之情。 2. 起外无期:指左宗棠在外地任职的时间没有期限,意味着他无法回家。 3. 四海苍生:指全国的老百姓,泛指广大人民群众。这里的“感恸”表达了作者对民众遭受战乱之苦的同情和悲哀。
这首诗是一首挽联,用于哀悼左宗棠。它由两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包含了四个四字短语,这些短语分别描述了左宗棠的功绩和影响。下面是逐句释义: - 佐圣天子平寇攘夷, “佐圣天子”指的是辅佐神圣的皇帝,也就是清朝的道光帝;“平寇攘夷”则是指平定外敌入侵和维护国家主权。这两句表达了左宗棠对外战争的功绩。 - 纵横极亿万里,大国畏威, “纵横”意味着在广阔的领域里活动
【注释】1.南国:指南方。2.武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别称,这里指左宗棠。3.谢傅:东晋宰相谢安的儿子谢玄,曾任北府兵主帅,后被刘裕所灭。4.爵位埒前贤:指左宗棠与古代贤人齐名。5.更无遗恨:指左宗棠没有遗憾。6.西州:指陕西西安,这里指左宗棠去世的地方。7.齿牙籍余论:指左宗棠生前留下的一些言论和见解。8.忝冠群英:惭愧地位列群英之首。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左宗棠的挽联
【注释】 挽左宗棠联:这是为左宗棠写的一副挽联。左宗棠(1812年~1885年),字右侯,湖南湘阴人,晚清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他先后担任过陕甘、闽浙等省的巡抚,平定了太平天国起义,收复了新疆,是清朝后期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曾三次入阁拜相,官位显赫,但晚年却因战功赫赫而遭忌,被诬陷为“洋人间谍”,最终被迫自杀。 佐圣主东戡闽越,西定回疆:辅佐圣明君主,东征镇压闽越叛乱
【注释】 幕府封疆:幕府,指军帐;封疆,即封土疆界,泛指边疆。这里指驻守边塞。书生侯伯:书生,指文人;侯伯,指封爵,这里指被封为侯伯的左宗棠。疏逖枢机:疏,远;逖,远;枢机,指军机处,是清政府中枢机构之一。系天下安危者二十年:指左宗棠任军机大臣期间。二十年,即从咸丰十一年(1861年)到光绪九年(1883年)。魂魄常依帝左右:魂魄,这里指精神。帝左右,指皇帝身边。湖湘巾扇:湖南、湖北一带
【注释】 挽左宗棠联:这是一副对联,用以悼念已故的清朝名将、湘军首领左宗棠。联中的“囗”指口才;“兖”、“豫”、“晋”、“秦”分别指山东、河南、山西和陕西;“五千里”暗指新疆;“闽海”则指福建。 两字功劳都付与数行竹简:指的是左宗棠一生的功绩,都记载在几卷竹简之中。 若爵若官若名若谥:指左宗棠生前获得的官爵如一等勇毅公(爵位)、一等恪靖伯(官职)、一等轻车都尉(名号),以及“显考”等尊称(谥号)
【注释】 公:指左宗棠(1812~1885年),湖南湘阴人,清末著名军事家、政治家。 膺专阃廿有八年:左宗棠任封疆大吏二十年左右。 旋乾转坤:扭转乾坤,比喻能扭转乾坤的大事。 最难得不矜不伐:最难得的是不夸耀自己的功绩。 汾阳再世:指左宗棠是汾阳王郭子仪后代,故称“汾阳再世”。 历中书二十四考:指左宗棠在中书省担任过四十二个职位的官。 忠君爱国:忠于君王和祖国。 全始全终:始终如一。 【赏析】
这首诗是挽联,表达了对左宗棠的敬仰和赞扬。下面是逐句释义: 1. 巨眼空天下,把滔滔世界,一力挽回,不愧当朝巨手: 这句意思是说左宗棠的眼光宏大,能够看到世界的大局,用他的才智和力量去挽回滔滔的世界。这里“巨眼”是对左宗棠智慧和眼光的赞美,“挽”是挽回的意思,“滔滔世界”指的是纷乱复杂的世界局势。 2. 忠气到弥留,将件件军机,全行定去: 这句意思是说左宗棠在临终之际,依然保持着忠诚的气节
【注释】 1. 武乡侯:指东汉名将马援。 2. 麟阁:指唐人画功臣像的图画,多藏于内府或私人珍藏中。 3. 高厚:指刘备对诸葛亮的恩遇,后以“高厚”称许别人的恩情深厚。 4. 汾阳王:指晋朝大将郭敬。 5.马蹄前路:指出征之路。 6. 伤:悲伤,哀愁。 【赏析】 这首诗是挽左宗棠时所撰,诗中歌颂了左宗棠收复新疆、统一祖国的伟大业绩。首联赞美他南征百粤,北扫三边的功绩。颔联称赞他在西北平定回民起义
【解析】 这是一副对联,上联“遗爱最兹邦,片石重摩”意指左宗棠留下的恩惠最深厚,一片石碑重重地摩挲。下联“时难需一老,大星竟陨”意指国家多灾多难需要一位年迈的贤者,一颗大星竟然陨落了。横批“国士无双”赞颂左宗棠。全诗抒发了诗人对左宗棠的敬仰之情。 【答案】 译文: 左宗棠为国为民做出的贡献,是后人无法比拟的,他为民族大义而战、为国家而捐躯的精神,是后人无法忘怀的; 国家多灾多难
【注释】 ①剡子城:即越王勾践之都,在会稽山南,又名句章城。②“精神犹铄”二句:指左宗棠精神矍铄,喜元老曾国藩已将国事办妥,自己即将荣归故里。③衮绣:指衮冕、绣衣等仪仗。言归:辞官归隐。④梦酉:指屈原投江。征凶:出征有凶险。⑤谢傅:指谢安。晋代人谢安曾任安西将军、中书令,他为东晋王朝立下大功,后被诬陷罢职,退居会稽(今浙江绍兴)的东山。⑥铜官:地名,在今湖南长沙。 【赏析】
【解析】 此诗为挽左宗棠联,表达了诗人对左宗棠的崇敬之情。 “长剑倚崆峒”意思是说,长长的宝剑斜倚在崆峒山崖上,这一句是实写,但其中蕴含着诗人对左宗棠的崇敬与怀念之意。“勒石有缘赓载笔;”意思是说,因为与左宗棠有缘而将这段文字刻在石头上,这是实写,表达了诗人对左宗棠的崇敬之情和纪念之意。 “旧巢归故燕,衔泥无计补倾梁。”意思是说,旧时筑巢的老燕飞回巢中,却无力修补倾塌的窝巢。这是虚写
【诗句解读】 1. 万里专征,廿年苦战,聿光周室中兴:描述左宗棠在边疆的长期征战和对国家中兴的贡献。 2. 溯出持节钺,入赞枢机,威望著寰区:追溯他如何担任重要职务,并享有极高的声望。 3. 纬武经文,共许勋猷逾葛亮:赞扬他的军事和政治成就超过诸葛亮。 4. 千秋俎豆,四海干城:形容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如同千载的祭坛和守护四方的安全。 5. 同载岘山遗爱:指他像岘山上的遗爱一样,为后世所敬仰
【注释】 万古:永远。裴晋伟烈:裴姓人,晋代的杰出人物。潞国高勋:潞安(今山西长治)的高官。惟公只手:唯你一人。独推名世业;只有你能将功成名就。傅相:指唐代宰相傅奕,因反对武则天而被杀。星沉:指唐昭宗被朱温所杀。山阳:地名,在今山东菏泽县东南。匏系:匏瓜的果实。比喻无用的人。 【译文】 伟大的功绩像碑铭一样记载千秋万代,举凡裴晋伟、潞国的功臣,只有您一个人能举起这擎天大柱
【注释】 挽左宗棠联:挽诗,是挽联的别称。左宗棠(1763—1824),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清代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民族英雄,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曾先后任陕甘总督、两江总督、闽浙总督等职。 青眼识微才:用青眼表示尊重,青眼有“识微才”之意。 兴水利、抚灾黎:兴指兴建水利工程。抚指赈济灾民。 端赖纡筹全局:端赖指全靠、依靠,纡筹意为筹划、策划。 定边陲、靖海宇:定指安定边疆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语言时,可以从修辞、用词、句式等方面分析,注意结合全诗内容具体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联的赏析能力。对联,即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由上联、下联两部分组成,一般为七字句,上下句要字数相同,音调相对。对联的一般要求有:结构一致,平仄相合;内容相关,语意连贯;形式工整,音韵和谐;简练明快,自然贴切。解答此题时,先写出对联的内容
诗句解析: 1. 忆蓟门风雪,使节南征:回忆在蓟门(今北京一带)经历的风雪和担任使节南征的经历。 2. 撰句赠公行:写有诗句送给左宗棠(当时为钦差大臣),并随行。 3. 何期五载暌违:没有想到五年后会与你分离。 4. 招魂司马桥边宅:派人到司马桥边的宅子(指左宗棠的居所)去招魂。 5. 正瀛海波涛,天戈东指:正当海面波涛汹涌,天戈指向东方。这一句描绘了左宗棠当时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6.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内容来判断正误,同时,要揣摩作者的感情。本诗是挽联,上联是说古有社稷臣,以死勤事,下联是说平生知己感,何日能忘。“社稷”指国家,“社稷臣”即国士,指有志于匡扶国家的大臣;“生死契阔”,形容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知已”指朋友或同志;“知己感”指知交之情难以忘怀。全诗抒发了对左宗棠的怀念之情。 【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的语句,结合题目的要求来分析即可。“勋业耀寰区”,意思是:功勋业绩照耀着天地四方。“生有自来”,意思是:出生就注定要有所作为。“千秋间气钟衡岳”,意思是:千年的伟岸气势凝聚于衡山之巅。“慷慨吞夷虏”意思是:豪迈悲壮地吞并了入侵的敌人。“死而后已”意思是:直到生命结束才停止战斗。“一缕精诚”意思是
【注释】 挽左宗棠联:这是一副对联,由两部分组成,上下联各四句。上联“浩气塞乾坤”,下联“奇功惊夷夏”,中间用“想当年寄命托孤”和“看此际盖棺定论”作为过渡,上下联之间形成紧密的联系。这副对联表达了人们对左宗棠的敬仰之情。 【赏析】 这是一副对联,由两部分组成,上联“浩气塞乾坤”和下联“奇功惊夷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上联“想当年寄命托孤,除草莽、斩荆榛,扫荡暨南朔东西”,回顾了左宗棠的一生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然后依据诗歌的具体内容来进行分析,注意从形式和主题两个方面来考虑。首先,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然后描述画面时要做到“形神”并重,既不可失其神,也不可失其形。最后点明自己对自然、社会的认识。注意不要只答出景物特点而没有表达自己的感情。 【答案】 译文:
【诗句释义】 生有自来:出生自有其来源,指左宗棠是生而有才的人。 灵秀是衡山湘水所萃:灵秀指的是聪明才智,衡山和湘水都是地名,这里代指湖南地区,意为聪明才智出自湖南地区。 死而后已:死了之后才能完成一件事,指左宗棠的死对国家没有遗憾。 勋名在伊尹吕尚之间:勋名指的是功业和名声,伊尹和吕尚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这里代指左宗棠的功业和声望。 【译文】 我出生就有自己独特的才能
【注释】 以:凭借;次第:一个接一个,逐一;武侯:三国蜀国丞相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挥扇:指诸葛亮的“草船借箭”计,即在赤壁之战后,诸葛亮用草船载着曹操的军队,用火攻的办法,将曹操的军旗烧毁,使曹军误以为大雾弥漫,不敢进攻。大名:指诸葛亮的名声。 为圣朝:为国家。圣朝:宋朝。版图:国土范围。数万里:指北宋时被金朝侵占的地区。横海鲸鼍:指宋金战争中宋兵与金兵的战斗。擘画:筹划、设计。宗泽
【解析】 此诗是挽联,作者通过“翊赞”“勤劳”等词赞美了左宗棠的功绩和精神。首句“翊赞历三朝”,指左宗棠辅佐清朝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收复西北地区;“底定东南,廓清西北”,即平定了东南地区的太平天国运动,肃清了西北地区的回民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稳定。“雷霆阴雨”,暗喻其政治生涯中既有成功也有挫折,如雷霆般迅猛,如阴雨般连绵不断。“挽二百年来元运重兴”,是指左宗棠挽救了中国长达二百年的衰败局面
【解析】 ①其他事业:除本职外的其他职务或事务。难能:不易做到,形容不容易达到。况:何况;震:震惊。数百里而遥:几百里以外,形容声威远播。慭遗:垂老之臣,指左宗棠。薄海:大海;想:期望。重臣风范:即“重臣风度”,指对国家大事关心的大臣的风度。②饰终:修饰丧事;犹:还;数觏:多次看到;特谥:特别加给的谥号;本朝:清朝;十四人:指清代十四位著名宰相,如张之洞、曾纪泽等;千秋:千年;俎豆
【解析】 此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抓住关键词,理解诗意,再进行赏析。“位极人臣”:官位高到极点。“出将入相”:原指文臣、武将兼备的高级官职;现泛指在政府中担任重要职位的人。“功在天下”,功劳在国家,即为国家立下大功。“生荣死哀”:活着受人尊敬,死了有丧仪之哀。“荣”,光荣、荣耀。“哀”,悲哀。 【答案】 位极人臣(身居高位), 出将入相(身兼文武); 功在天下(为国立功)
【原诗】 一身系宇宙安危,廿余载东平粤寇,西定回疆,胼胝挽狂澜,尽瘁宣勤,积热血满腔,力疾犹陈防海疏; 屈指计遭逢明盛,二百年宠荷桓圭,荣调梅鼎,孝廉膺异数,超前轶后,读易名两字,图艰谁踵济川才。 【注释】 - 一、一身:指左宗棠,身兼重任,肩负着国家安危的责任。 - 二、廿余载:指左宗棠在清朝任职超过二十年。 - 三、粤寇:指的是广东地区的叛乱。 - 四、西定回疆,胼胝挽狂澜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语言、写作技巧及作者感情的理解掌握。解答此题,首先要求我们了解全诗的内容和背景,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其表达的情感、意境以及运用的手法等。 “时事尚艰难,如公忠爱一生,天下同悲诸葛死”:国家正处在困难时期,你忠诚无私,一生为民着想,诸葛亮死后天下人都很悲伤。这里的“时事”是指国家形势、政治状况;“难”指国家处于危难之中;“忠爱”指忠诚爱民;“诸葛”指诸葛亮
【解析】 “挽左宗棠联”是一首挽联,内容为:昔从公重定回疆,苏勒庆班师,廿载甄陶,出死入生恩独厚;今侍节再来闽海,兰西方就款,一朝薨逝,伤心知己泪偏多。该对联中关键词有“公”“回疆”“苏勒庆班师”“廿载”“出死入生”“恩”“闽海”“兰西”。其中“苏勒庆班师”指左宗棠收复新疆。“廿载甄陶”指二十年的精心培养。“出死入生”指为国捐躯。“恩”指左宗棠对自己的知遇之恩。“闽海”指南方沿海地区
【注释】 1. 江南春雨:指春天时江南的细雨。侍崇辉:侍奉着光明,即侍奉皇上。崇辉是皇帝的尊称。 2. 酒绿灯青:指酒色如翠,灯火通明,形容繁华喧闹的环境。尚忆谈心千古事:还怀念与左宗棠当年一起谈论国家大事的情景。尚忆:还怀念。谈心:共同商讨国事。 3. 湘浦:指湖南湘江一带的湖泊,即洞庭湖。秋风惊噩耗:秋天的风声使人惊恐,听到不好的消息。秋风:秋季特有的风。噩耗:坏消息;不幸的消息。 4.
【注释】 1. 挽左宗棠联:挽联,旧时在送别时用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的语句表达祝愿。左宗棠为晚清名将,曾率军收复新疆,平定西北,故以“武乡”称其。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出师前给后主刘禅写的奏章,文中流露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国家大事的关注。此句表达了作者对左宗棠的赞赏之情,并寄托了对他事业成功的美好祝愿。 2. 北而塞漠:指北方边境沙漠地带。新息,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息县
【注释】 湘水:指湖南省境内的资江。左宗棠是湖南人,他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和陕甘回民起义,收复了新疆。孤忠:对国家的忠诚。 侯伯(hòubó):古代封建贵族爵位之一。相:辅助帝王治理天下的大臣。恸哭遍四海:形容声讨左宗棠的悲痛之声传遍了整个天下。苍生:百姓。 【赏析】 此诗首句“由孝廉起家”,指的是左宗棠从做地方官开始,就以清廉正直闻名。第二句“湘水孤忠”,说的是他一生忠于国家,不惧艰险为国效力
解析: 1. 诗句解释: - 元老固苞桑(“元老”指的是左宗棠,他曾任清朝的重要军事和政治职务) - 苞桑:指保护和支持。 - 数落落晨星(指左宗棠的去世) - 数:计数。 - 晨星:早晨的星星。 - 又弱一个(意指左宗棠在世时已显老迈,离世后显得更加衰老) 2. 译文: - 元老固然是保卫国家的人,但像北斗七星一样,现在少了一颗(指左宗棠的离世)。 - 朝中那些腐朽的大臣们
【译文】 您对朝廷忠心耿耿,忠诚之心在临终前都写有奏疏; 你跟随朝廷五年,从来都是知己之间相互感恩。 【注释】 一德:一片赤诚。遗疏:奏疏。 【赏析】 此诗是左宗棠挽联。左宗棠为晚清名将,曾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收复新疆等地。这首诗表达了左宗棠对国家和朝廷的无限忠诚与深厚感情,同时也抒发了其对知遇之恩的感慨
【注释】 武乡侯:指汉代的霍去病。 拓地为多:扩大疆域。 契阔死生:指朋友之间的情谊,长久而深厚。 五十年:指朋友之间的交情。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左宗棠一生的赞美诗。诗中赞扬了左宗棠“比绩量功,拓地为多”,在军事上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又赞扬他“交谊宁忘孤愤子”,在政治生涯中始终坚守正义,不因个人私欲而改变自己的信念。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朋友深厚的友谊和长久的感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大意,并把握其思想情感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赏析和作答。 本题是“联”的形式,内容是左宗棠的两句诗,第一句“世须才,才亦须世”,意思是:世间需要人才,人才也需要世间。第二句“公负我,我不负公”,意思是:你对我不好,我也不会对不起你。这两句话都是左宗棠在写给朋友时所说的。这几句话
【诗句】 挽左宗棠联 十六省旌麾亲历,筹边而烽销九塞,防海而浪靖重洋,中外系安危,裕治世谟猷,救时经济; 五百年湘岳奇钟,出征则时雨随师,赴召则风雷促驾,去来开造化,作人间将相,天上神灵。 【译文】 在16个省份中亲自指挥过战争,消除了9个要塞的战火;防守海疆,使重洋上的波浪得以安定;对外关系和国家安危密切相关,为国家治理出谋划策;在乱世中拯救国家经济。 拥有500年的辉煌历史
我们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的解读。 1. “只手扫妖氛” - 关键词:“妖氛”指的是邪恶势力。 - 注释:形容左宗棠(左宗棠曾平定太平天国起义)用他的力量扫除了邪恶势力,恢复了国家的安定。 2. “衡岳云开众山小” - 关键词:衡山、岳。 - 注释:比喻左宗棠的威名如泰山般坚固,足以使一切邪恶势力在他面前显得渺小。 3. “长虹接箕尾” - 关键词:彩虹、箕星。 - 注释
这首诗的作者是陈宝琛,他是清朝晚期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以严谨、工整、典雅著称。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诗句解释: 1. 集思广益,开诚布公,勋绩从衡九万里: - 集思广益:指集中众人的意见和智慧。 - 开诚布公:坦诚相待,公开透明。 - 勋绩从衡九万里:形容功劳巨大,如天地般辽阔。 2. 纬地经天,因事辟土,贤良弁冕十三人: - 纬地经天:治理土地、管理天空。 - 因事辟土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重要的词语,联系上下句的意思来理解,并结合着题目中的要求作答即可。“任兼将相”一句是概括了左宗棠的一生。“华夷”指中原、中国与四夷(指周边的民族),这里借指中国,表明左宗棠功勋卓著,名垂史册。“耄岁”指老年,“临边”指在边疆指挥战事,表明左宗棠老当益壮,仍亲临前线指挥作战。“谋国独能持远大”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综合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主要信息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来概括。 “随节日边来,入幕为宾,一载流光同过客”一句的意思是:随着节日的临近,我来到军营做宾客,一年的光阴像过客一样地过去了。其中“节日”指的是农历八月十五,即中秋节;“边”指的是边疆;“过客”是指匆匆的过客。 “骑箕天上去,出师未捷,九原遗恨在和戎”是说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曾毅勇位望攸同,戡乱扶危,惟楚有材钟间气 - 解释: 这一句赞扬了曾国藩(字毅勇)的英勇和才能。"曾毅勇"是对其性格和能力的赞美,“位望攸同”意指他的职位和声望与左宗棠相同。"戡乱扶危"描述他在平定内乱和抵御外敌中的关键作用。“惟楚有材钟间气”则是说只有湖南才有如此杰出的人才,且这种才能独特而罕见。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对曾国藩平定内乱、维护国家稳定功绩的高度评价
【注】: 1、隆中未出以前-指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刘备的军师),在隆中种地,未被刘备发现。 2、关西既平而后-指左宗棠平定了回民起义后,被封为一等侯。 3、汾阳位显-指左宗棠,他曾任两江总督,封一等公。 【译文】 : 回顾隆中未出之前,诸葛孔明已名传四海,早定千秋相业; 纵观关西既平以后,汾阳王左宗棠位显,真堪称一代完人。 【赏析】 : 这首诗是赞扬左宗棠和诸葛亮的
【注释】 挽左宗棠联:挽,即挽诗,哀悼死者的诗歌。 将相历三朝,平东南、定西北,威震华夷,上下几千年,独有勋名高泰岳:将军和丞相一共在朝廷中任职了三代,平定了东南、平定了西北,威震华夏,统治的时间长达上千年,唯独他的功劳和名声高于泰山。 追随经卅载,依节钺、托帡幪:追随他度过了三十年的时光,依赖他的权位、依靠他的庇护。 恩叨造就,纵横数万里:受到他恩惠的庇护和栽培,纵横数千里。 忽惊风雨陨台星
【注释】 1. 鲰生:指左宗棠,字季高。 2. 髀肉消磨:比喻因久居官位而养得发胖的身躯。伤已老:形容人因年岁增长而感到衰老。 3. 鸿画:大计划、宏伟计划。 4. 胡遽骑箕西去:指胡宗南突然西行而去。 5. 艰难支拄:指在困难时能得到支持的人或物。 【赏析】 这首挽联是为左宗棠写的。左宗棠从军征战了十多年,担任过参戎、专阃等职,是晚清名将和重臣。他一生历经坎坷,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如今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 解释:他的一生既光荣又悲哀。 - 关键词:生荣、死哀 - 注释:荣指荣耀,哀指哀痛。左宗棠生前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死后仍被人们怀念。 - 赏析:此句表达了对左宗棠生平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其辉煌成就的赞誉,也有对其去世的哀伤。 2. 勋名经济文章,伯仲之间见伊吕: - 解释:他的功勋、名声、学问和文章,堪比伊尹和吕尚,不分伯仲。 - 关键词:勋名
让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 1. 挽左宗棠联(注释:“左宗棠”是清朝末年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 2. 与古名臣之鞠躬尽瘁何殊(注释:“鞠躬尽瘁”是描述尽心尽力地付出全部努力) 3. 一代伟人靡遗恨(注释:“靡遗恨”表示没有遗憾,即对伟大人物的敬仰) 4. 于今天下为治乱安危所系(注释:“天下”指国家或世界,“治乱安危”是形容国家的治理和安定) 5. 九重温诏有余悲(注释:“九重”
诗解: 这首诗是挽联,用来表达对左宗棠的哀悼之情。 诗句逐句释义: 1. 三十年戎马驰驱,两依大将坛前: - "戎马驰驱"形容左宗棠长期在军事前线奔波劳碌。 - "两依大将坛前"意指左宗棠作为一位将领,始终站在军队的最前线。 2. 闽海玉关随上相: - "闽海玉关"指的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重要关口。 - "随上相"则表明左宗棠与这个关口有着密切的联系或关联。 3. 数万里秋风凄冷
【注释】越:指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号陶斋,湖南善化人,清末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收复新疆的名将。 主战排和,示中国赫然大有人:主张抵抗外国侵略,排除投降妥协。 尽瘁鞠躬同一死:竭尽忠心,鞠躬尽瘁,同归于尽。 际朱紫阳名世五百年之运:朱紫,代指官位,阳,太阳。 正谊明道:坚持正义,阐明道理。 问吾党谁为天下士:询问我辈中谁是天下豪杰。 青眼怆重来:表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赏析
【解析】 “由将入相”,指左宗棠从军事将领而成为封疆大吏。 “彝训垂庭”,即以祖宗的教诲为榜样,树立自己的榜样。“伊尹”和“吕尚”都是古代有名的辅臣,他们辅佐君主,匡辅朝政,被尊称为“伊尹”、“吕尚”。 “穷不失义”,指在穷困的时候仍然保持节操。“达不离道”指达到通达的境界而不离开正道。“名臣”,指有名望的大臣。立传,指留名青史。“文章”,指文采、才华,这里指政绩和德行。 【答案】 译文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类题目,要注重理解诗意、体会情感,并结合诗句加以理解。“追随鞭蹬廿余年”一句的意思是:追随左宗棠二十多年,他刚从海上生还,攘夷大业还没有辱没他的元戎令;“隔别音容两三月,何意台星乍陨”两句意思是说:相隔已经两三个月了,没想到你忽然去世了。这里用“何意”一词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哀悼之情。 【答案】 译文 追随左宗棠二十余年,方欣瀛海生还
【注释】 上联“上下二千年间,任重道远,死而后已”:意思是说从秦末汉初开始到清末民初,历经二千年的历史。这两句是写左宗棠的一生。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一字朴存,湘阴人,晚清大臣。他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收复新疆、抗击沙俄侵略等,功绩卓著。但他晚年也因贪赃枉法而受到弹劾。 下联“武乡侯运际偏安,公定全局;中兴三数老耳,后乐先忧,其谁与归”:意思是说,在左宗棠的一生中
【注释】 湘:湖南。楚:湖北。毓:培养。忠良:忠良之臣。勋业文章,公论同曾侯太傅:意思是左宗棠的功勋和业绩,他的文才和品行,都受到曾、胡(曾国藩、胡林翼)等人的推崇。康大将军:指左宗棠,他曾经是清朝名将,平定了回民叛乱。 皇华:指使节出访异国。捐馆舍:去世。馨香:比喻美德。俎豆:祭祀用的器物。讴思:赞美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为左宗棠写的挽联,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哀思。 上联“湘楚毓忠良
【注释】 司马:指左宗棠。天下相公:天下大相公。宰相的雅号,这里用来形容左宗棠为官公正,有大臣风范。边计:边防之策。和戎:联合少数民族共同抗敌。九千里:泛指边地遥远。海防全政:即“海防全政书”,这是左宗棠主持编纂的一部重要军事著作。刊:刻,写。五百卷正谊遗书:即《正谊堂全书》,是左宗棠在任陕甘总督期间编写的重要政治军事著作。 【赏析】 此诗赞颂了左宗棠的才干与功绩,并对其治军、理财及兴文
【注释】 挽左宗棠联:此联是左宗棠逝世后人们为表达哀悼之情所写的挽联。“率湘中子弟,转战疆场,戎马久专征,悔我相从何太晚”:意思是说率领湘中子弟,在战场上转战,征战多年,我和你在一起共事,却感到太迟了。“扫海上烽烟,重持节钺,敦槃复修好,知公遗恨独无穷”:意思是说扫除海上的烽火,重新执掌军权,修复友好关系,知道你心中充满遗憾,独自承受无尽的悲痛。 赏析
这首诗是写给左宗棠的挽联,表达了对左宗棠的敬仰和对他的怀念。下面是逐句的解析和翻译: 1. 世交敦父辈,昨岁都门晋谒,下问殷勤,拜别荷兼金,犹许粤防将擢用: - “世交”意为世代的交情。 - “敦父辈”指的是对待父亲辈的人很友好。 - “昨岁”指的是去年。 - “都门”指的是京城。 - “晋谒”意为进见。 - “下问”意为询问。 - “殷勤”意为热情周到。 - “拜别”意为告别。 -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部分的内容和上下文的文意来推敲词句的含义。 “为骆文忠入幕之宾,帏幄参谋”意思是说:我骆秉章入幕府时,是您的部下,您在帐中出主意,筹划大事。“帷幄”指军帐,引申为军机处或军师。“参谋”,古代官名,负责军务。“海内有无双国士”意思是说:海内没有第二个像你这样杰出的人才。“四海之内”指的是天下各地
这首诗是一首对联,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挽左宗棠联”,第二部分是“帝思元老谟猷”。 第一部分:躬率长沙子弟,转战中原,戡越定秦,绛灌固舆台耳,犹复宣威绝域,志靖边尘,到今瓯脱风清,百二拱神京,提挈河山还圣主; - 躬率:亲自率领 - 长沙子弟:指湖南的子弟兵 - 转战:在战场上辗转战斗 - 戡(kān)越定秦:平定越国和秦国 - 绛(jiàng)灌(ɡuàn)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情感。首先要读懂内容,把握其思想情感;然后分析手法及作用;最后结合具体内容来赏析,注意不要脱离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情来谈技巧或者思想。 “周旋三十年”是说左宗棠与李鸿章交往的时间之长。“和而不同”是说两人虽有分歧但能相互谅解。“矜而不争”是说左宗棠为人谦逊,不与别人争名夺利。“唯先生知我”这是说只有先生您知道我啊!“焜耀九重诏
【注释】 挽左宗棠联:此联是为悼念左宗棠而作。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号朴存,湖南湘阴人。清朝大臣,洋务派军事家、政治家、湘军创始人之一。他收复新疆,平定陕甘回民起义等战功卓著,为晚清重臣。联句中“仗节秉孤忠”指的是左宗棠在任两江总督期间,曾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出使西疆,平定了阿古柏入侵的叛乱;“上国有人”指左宗棠是大清国的代表;“威望早寒强虏胆”指左宗棠的军事才能和威名震慑了侵略者
挽左宗棠联 【注释】 厥初:起初、开始。衡岳:指南岳衡山,古代五岳之一。洞庭:指洞庭湖,古代五湖之一。考舆图:考查地图。精求阵法:精心研究阵法。上下四千年史事: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事件。抗怀王佐:抗志于辅佐君主,意即效忠于国家和君王。汉武侯:汉代的名将霍去病,以骁勇善战著称。遥契深心:与君王心意相投。当世:当时的社会。玩:玩弄。承平:太平盛世。风雨一庐:指简陋的住所。儒生忧国
【注释】 挽左宗棠联:这是一副对联,上联是赞誉左公的功绩,下联是表达对左公的敬仰。 荡寇绥边,高密威名震华夏; 鞠躬尽瘁,武乡心事问穹苍。 【赏析】 这副对联是对晚清名臣左宗棠的赞颂。上联“荡寇绥边”,说的是左宗棠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安定了边疆。“高密威名震华夏”,意在夸赞他威名远扬,震动了整个华夏大地。下联“鞠躬尽瘁”,说的是左宗棠为了国家和人民,不惜奉献自己所有的精力,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注释】 诸:指全国各地。中朝:指朝廷。五丈:指湘阴,即今湖南汨罗江畔,有一座湘阴县衙,左宗棠任县令时曾在此办公。开:修建。 【赏析】 此诗是挽左宗棠之作。左宗棠在湘阴为官期间,修葺了一座丞相祠堂,因此作七言律诗以纪实。首句“风静诸边”,谓当时西北边疆战事平息,各地都安定下来。颔联写左宗棠为国为民的功绩。颈联点明祠堂的由来,“湘阴”乃地名,因建湘阴县衙而得名;湘阴人称湘阴县衙为“中朝”
【注释】 伊吕:指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伊尹、吕尚;经纶:治理国家,筹划大事。范韩:指战国时魏国人范雎、韩国人张仪等;韬略:指军事上的谋略。湘江:即洞庭湖,位于今湖南省北部。挺生:突出,出类拔萃。三十年:指左宗棠任两广总督(广东和广西)共17年的时间。信:实在,的确。大名:大名声。垂宇宙:流传于天地间。淮夷:春秋时吴国的别称。猃狁:北边的少数民族。闽海:福建沿海。烽烟:战火。四千里羽书驰告
【注】: 1. 惭我无能,数百言妄献刍忱:惭愧我没有才能,只是随便写了几句表示心意的话。 2. 岂期土壤细流,尊酒从容劳下问:哪想到你像土中细流一样默默无闻,却能够从容地宴请我,询问我的来意。 3. 见公何晚,两三载方依莲幕:看到您什么时候来到的?两年后我才跟随在您的门下。 4. 讵意山颓木坏,瓣香和泪哭元勋:没想到山崩树倒,一片花瓣似的香炉和泪水哭悼着元勋。 【赏析】: 这首诗是左宗棠去世后
【诗句注释】 挽左宗棠联:这是挽联,用于悼念左宗棠的。左宗棠(公元1812年~1885年),字季高,一字朴存,湖南湘阴人,清朝大臣、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诗人。他为官清廉,勤政爱民,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民族英雄。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与曾侯同扶世运”,这句话的意思是与曾国藩一起扶持国家的命运。曾侯,即曾国藩,他是清朝的一位重要官员,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能力。解答时,注意从内容、手法等角度分析。“帝曰嗟咨”是说:帝王感叹叹息道;“民曰怨咨”,百姓抱怨道;“天不慭遗一老”,上天不肯把一位老人遗留给人间;“入则周召,出则方召”,入朝任用周公旦,出朝任用召公奭,可见他能够与古代的贤人相媲美,“公能媲美千秋”,他能够和古代的圣人相媲美,其德业影响千秋万代。 【答案】 译文:皇帝叹息说:“唉呀,真是遗憾啊!老百姓埋怨地说
【诗句】 公学备经济文章,而莫邃于舆地; 公勋在闽杭关陇,而莫壮于戎疆; 公品齐李郭范韩,而莫肖于诸葛。 上下二百余载,几见伟人,论中兴功,除却曾湘乡、胡益阳,更谁抗手; 其出山非有荐牍,以投效结主知; 其入阁不由甲科,以奇猷协枚卜; 其乞身仍许封奏,以退食豫机宜。 寿考七十四年,叠膺殊遇,数未了事,惟此鄂罗斯、法兰西,莫副初衷。 【译文】 公学具备深厚的经世之才,而最为精通地理;
【注释】 挽:向……告别。荩臣:指忠诚的臣子。圣朝:皇帝的朝政。阙事:有过失的事,比喻国家大政。此老:这一位老人家。去后思:离别之后思念他。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悼念被害的左宗棠所写的挽诗。左宗棠,字季高,号湘乡,湖南湘阴人。他一生为清王朝效力,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立下战功,被封为一等轻车都尉世袭罔替。后来他主张对俄作战,反对与西方列强修约,因触犯了慈禧太后而遭诬陷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各个选项,然后逐项进行分析。本题主要考核对诗句的理解。“挽左宗棠联”是左宗棠去世后,人们追思他的功绩与遗德而作的挽联。上联写他生前为国为民的卓越功勋,下联写他死后百姓怀念他的丰功伟绩,表达了人们对左宗棠的崇敬之情;“盛公之恩,负公之望”,意思是说:左宗棠大人您曾对我有恩
【注释】: 一柱擎天,位上相、爵通侯,问中兴事业谁如,大勋直媲曾文正;三朝受命,定东南、平西北,独闽海功名未竟,遗恨偏同汉武侯。 译文: 一根柱子撑起了天空,地位显赫,官至丞相、侯爵,请问中兴大业谁能比得上?他的大功可与曾国潘媲美。 三次受皇帝重任,平定了东南、西北,唯独闽海的战功未能完成,遗憾之情与汉武帝相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挽联,表达了作者对左宗棠的敬仰和哀思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解答这类题型,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 【答案】 ①荐牍感公知(“荐牍”是书信的意思) ②精强(精明强干) ③垂老心期仍不苟(到了晚年,仍然不懈怠
【注释】 时艰:时世艰难。棘手:比喻事情复杂难办。丞相:指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阴人,晚清重臣。他主持收复新疆、平定陕甘回乱等战事,为维护国家统一作出了贡献。忽薨:突然去世。小儒:年轻书生。瘝:病痛。史官:即史馆修撰。直揭:公开谴责。老臣:指身任要职的大臣或年长有威望的人。 【赏析】 左宗棠是晚晴时期的一位民族英雄,在西北战场曾大显身手,为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立下汗马功劳
这首诗的作者是左宗棠,他与曾国藩、胡林翼并称为“中兴名臣”。诗中称赞左宗棠的功绩和德行。 诗句解析: 1. 垂宇宙大名,较武乡侯勋业尤隆 注释:在宇宙间享有盛名,与武乡侯(岳飞)的功业相比更为卓越。 2. 信是两朝元老 注释:确实是两位朝廷中的元老。 3. 得湖湘间气,与文正公后先济美 注释:得到湖湘地区(湖南)的灵气,与文正公(曾国藩)前后相继,为国尽力。 译文: 在宇宙间享有盛名
【注释】: 硕德总师干:指左宗棠,字季高,号陶斋,湖南湘阴人。晚清名臣,曾平定西北、西南边疆叛乱,收复新疆,巩固国防,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作出巨大贡献。 万里驰驱:形容他率军征战,跨越万里疆土,奋勇杀敌。 关塞固:指边关要塞坚固,无懈可击。 大星沉海峤:指左宗棠病逝于军中,英灵如星沉落海峤,令人悲痛。 三军缟素:全军将士披麻戴孝,哀悼左宗棠的去世。 凄凉归旐(zhào)洞庭秋
【注释】 薄宦:指做官时,地位卑贱。珂乡:比喻家乡。绕郭湖山:指环绕家乡的山水风景。隆中高卧:指刘备在隆中隐居,躬耕陇亩。运筹帷幄:指筹划战事。海内:古代指天下。出群才:指有出众才能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左宗棠的挽联,是诗人对左宗棠的深切怀念与哀悼。 上联“薄宦忆珂乡,每对绕郭湖山”,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下联“悲风来闽峤,此后运筹帷幄,谁为海内出群才”则抒发了对左宗棠的怀念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对诗句进行逐行赏析,最后将赏析内容与题目相关联,形成答案。 “挽左宗棠联”中第一联的关键词是“章皖浙闽粤燕晋秦陇新疆”,意思是说左宗棠在安徽、浙江、福建、广东、云南、陕西、甘肃、新疆都有战功;第二联的关键词为“更三年坐镇兼圻,遗爱常留十行省”,意思是说左宗棠又过了三年的时间来镇守边疆地区
【注释】: 昔年拓地过乌孙:指左宗棠曾经在西域拓展疆土。 喜从兹春度玉门:春天时,高兴地通过玉门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北。 边庭无限新栽柳:边疆的土地上到处是新建的柳树。 往岁陈书留白下:以前给朝廷写信,留在南京。 倘此后胪传金殿:希望朝廷能像当年那样,把奏章传到金銮殿。 秘苑争看旧养花:皇帝的御花园里,人们都争着看那从前被养的牡丹、芍药等名贵花卉。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左宗棠收复失地
注释: 1. 挽左宗棠联:这是一副对联,表达了对左宗棠的哀悼和敬意。 2. 军前:指战场或前线,也指朝廷。 3. 元戎:古代称军队的最高指挥官为“元戎”。 4. 穷岛生还:形容人在困境中生还。 5. 瞻依:敬仰、依赖。 6. 小子:年轻人,后常用来谦称自己。 7. 天上若逢:假如在天上遇见。 8. 壮武:英勇的武将。 9. 中朝故事:朝廷的故事,这里指历史上的故事。 10. 坎壈:艰难困苦。
【注释】 眼中人:指左宗棠。 脚谁牢:言脚站稳。 四顾茫茫:四周望去,茫然一片。 千秋昭日月:千年后仍照耀着日月星辰。 天下事放心不下:心中牵挂国家大事,无法安心。 孤忠耿耿:忠心耿耿,始终不改。 弥留一语动风云:临终之际说出的一句话能左右天下大势。 【赏析】 这首诗是挽左宗棠联,作者为林则徐的好友王柏龄。全诗八句,每句七字,共六十六字,表达了对左宗棠的深切哀悼之情。
【注释】 挽左宗棠联:此诗是诗人为悼念被冤杀的左宗棠而作,表达了作者对左宗棠的敬仰。 武侯:即诸葛亮,三国蜀汉名相,以智慧和才能著称。 九省:指中国。 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因古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在春秋战国时期称为中原。 文正:指曾巩,字子固,北宋著名学者。曾巩与王安石政见不同,但两人友谊甚笃。 两甥:指左宗棠的儿子。 报德:报答恩德。 一埙悲:一种乐器,用土、石、竹制成,吹出声音如埙音
这首诗是一副挽联,表达了对左宗棠的深深怀念和哀悼之情。 上联:“岂徒壮士无依,孤寒痛哭,我亦下泪东瞻,半世悭缘羁鄂国。” - 注释: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左宗棠的同情和敬意。“岂徒”表示不只是,暗示左宗棠不仅壮志未酬身陷囹圄,更因年事已高,孤苦一人而倍感凄楚。“孤寒痛哭”形象地描绘了左宗棠孤独凄凉的境况。“我亦下泪”则是诗人自己也是被这份悲情所感染,无法抑制内心的悲伤,流下了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