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左宗棠联

乃台吐耀,乃岳降精,经济文章,万里勋猷叙伟略;
以劳定国,以死勤事,忠诚廉正,九重震悼失元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左宗棠联是张百熙创作的对联,表达了对左宗棠的缅怀和对其贡献的肯定。下面将深入探讨该挽联:

  1. 创作背景
  • 个人关系:张百熙与左宗棠之间有着深厚的师生和私人关系。作为清末的一位重要官员,张百熙不仅在政治舞台上活跃,还曾协助制定《壬寅学制》《癸卯学制》,这些举措对后来的教育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 历史意义:左宗棠是晚清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曾在多次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特别是在收复新疆、平定太平天国等战役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因此,左宗棠的形象对于近代中国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意义。
  1. 内容解析
  • 情感寄托:此联通过回忆与哀痛交织的情感,传达出作者对左宗棠逝世的深切哀悼。“使节南征,撰句赠公行”反映了左宗棠生前的壮举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而“正瀛海波涛,天戈东指,督师赍志殁”则形象地描绘了左宗棠去世时的英勇与悲壮。
  • 象征意义:“招魂司马桥边宅”暗喻左宗棠虽然已逝,但其精神与事迹仍被后人铭记与追思。而“孤忠激烈,气作祝融峰上云”则是对左宗棠忠诚不渝、英勇无畏的崇高评价。
  1. 艺术特色
  • 对联形式:该挽联采用传统的对仗工整、韵律和谐的对联形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学的艺术美与哲理深度。
  • 修辞手法: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胡殷忧方伏,良弼云殂”,使得整个对联生动形象,情感饱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1. 文化价值
  • 历史见证:这副对联不仅是对一位历史人物的悼念,也是对那个时代的回顾。它记录了左宗棠的生平事迹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 教育启示:通过对左宗棠生平的回顾,可以启示人们学习他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也能展现出坚韧和勇敢。

《挽左宗棠联》不仅是一副对联,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它不仅反映了作者对左宗棠的深情怀念,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英雄的尊崇和记忆。通过这样的作品,人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个体在国家和民族中的角色与责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