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阁勋名,熊湘旗鼓,曾太傅并世同扶,挟策我何能,曳袖侯门曾作客;
卧龙经济,司马文章,骆番禺当年定论,盖棺公不憾,和戎主议竟谁人。

【解析】

这是一首挽联,上联是说左宗棠的勋名和功绩与太傅曾纪泽一样;下联说左宗棠的经世之才、文韬武略与司马相如、骆宾王当年论定天下大事的“定论”相比。全联用典贴切,意蕴深厚。“麟阁勋名,熊湘旗鼓”,对仗工整,句式整齐。

【答案】

①上联:曾纪泽(1839-1890),字劼刚,号梦瞻,湖南湘乡人,清朝后期著名政治家、外交家、文学家。

②下联:曾纪泽,字劼刚,号梦瞻,湖南湘乡人。晚清时期著名的爱国政治家、思想家。

③麟阁:指麒麟阁,汉朝班固所撰《汉书》记载汉光武帝时,有麒麟出现于殿门上,光武帝于是在殿柱上画了四只狮子,以示吉祥。后以“麒麟阁”借指朝廷。

④熊湘:指曾国藩。

⑤曾纪泽:字劼刚,号梦瞻,湖南湘乡人。晚清时期著名的爱国政治家、思想家。

⑥曳袖:指东汉末年曹操任东郡太守时,陈留孝廉卫真因不欲随从曹操而辞官归乡。

⑦卧龙:指诸葛亮。

⑧和戎:指张骞出使西域。

赏析:

这是一副挽左宗棠的大红寿联,上联称颂左宗棠的功勋卓著,下联称赞左宗棠的文章经济。上下联都引用了典故,且对仗工整,意蕴深远。

上联赞左宗棠的功业与太傅曾国藩相同,下联赞美左宗棠的才干与汉代大儒司马相如、唐代诗人骆宾王相提并论。这两句都是用典,且用典得当,恰到好处地突出了左宗棠的卓越才能和巨大贡献。其中,“挟策我何能”“曳袖侯门曾作客”二句更是巧妙。前者用西汉韩信未得重用的故事来比喻左宗棠虽怀大才却不得重用的处境,既形象生动又寓意深刻,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后者则运用“曳袖”典故,暗指南宋抗元名将文天祥,赞扬其忠贞报国的精神。两相对比,更突出了左宗棠忠诚为国、忧国忘身的伟大精神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