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嵩焘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重点考查形象与表达技巧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逐句翻译诗句,分析意境和情感。最后分析手法和效果,注意要全面。 “蹈德咏仁”的意思是:践行美德歌颂仁义
【注释】 挽彭玉麟联:为纪念彭玉麟而作的对联。彭玉麟(1817年~1852年),字雪琴,汉族人,湖南衡阳人,清朝末年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等。他一生致力于抗清和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为清朝立下赫赫战功,被誉为湘军统帅。他的书法造诣也很高,是清朝著名的书法家。 收吴楚六千里肃清江路之功:指彭玉麟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中,收复了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地在内的6000里江山
注释: 1. 安西万里道重开,翊运先收颇牧才。 注释:安西,即西域,是唐朝的一个边疆地区。这句诗的意思是,经过长期的征战和治理,安西地区的万里道路已经重新开放,朝廷正在积极培养和选拔人才,准备收复失去的土地。 2. 狼燧烟从沙际出,龙堆云自地中来。 注释:狼燧,是一种古代的武器,用狼粪制作而成,形状像狼的牙齿。这里的“烟从沙际出”指的是烽火在沙漠中升起。龙堆,位于今新疆轮台县境内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时,首先要注意审清题干要求,然后仔细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最后再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具体赏析。此题的关键是掌握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等;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作者的感情。 “岳麓书院船山祠”,点明地点,说明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是船山祠。 第二句“训诂笺注,六经于易尤专”的意思是:在训诂笺注方面,特别专精于《周易》。
【诗句解释】 1. 挽曾国荃联:这是一副对联,用来纪念和哀悼曾国荃。 2. 东南底定:意思是东南地区已经安定下来。 3. 晋督八州:指的是曾国荃治理的八个州的地理范围。 4. 继文正公规模:意思是继承文正公(曾国藩)的治理风格和规模。 5. 保障江淮:指保护和维持长江和淮河之间的地区。 6. 三十稔:三十年。 7. 骨肉交亲:形容曾国荃与家人之间深厚的感情。 8. 同声一哭:全家人都悲痛地哭泣。
这首诗是曾国藩写给他的好友郭嵩焘的,表达了他对这位朋友的深厚友情和对他的高度评价。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挽曾国藩联 - 论交谊在师友之间,兼亲与长,论事功在宋唐以上,兼德与言,朝野同悲惟我最; - 此句表达了曾国藩对郭嵩焘深厚的友情和对他才能的认可。他认为郭嵩焘在师友之间的交往中,兼具了亲情、友情和尊敬的长辈,而在处理事务上,他的能力更是超越了历史上的宋、唐两位伟大的君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大意,并把握其思想情感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赏析和作答。 本题是“联”的形式,内容是左宗棠的两句诗,第一句“世须才,才亦须世”,意思是:世间需要人才,人才也需要世间。第二句“公负我,我不负公”,意思是:你对我不好,我也不会对不起你。这两句话都是左宗棠在写给朋友时所说的。这几句话
楹联 无补清时,终老书丛原宿志; 偶谈瀛海,重摊诗卷纪前游。 挂在门两边的对联。无补清时,指无力改变现状。终老书丛原宿志,意谓我终生致力于读书研究。偶谈瀛海,指偶尔谈论海外。重摊诗卷,意谓重新翻阅旧诗词。纪前游,指记录过去的行程和见闻。赏析:这首诗以“楹联”为题,表达了作者对读书、旅行和文学创作的热爱和执着。首句“无补清时,终老书丛原宿志”,表达了作者在清时期无法施展才华
【注释】 继往:继承。纳来:招引。雄图:宏伟的抱负;溢:充满。收精:集中精力。注耳:倾听。幽关:深奥的道理。洞开:完全打开。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赠给友人林昌彝的,诗中赞扬了林昌彝的博大胸怀和高深修养,表达了对友人的钦佩之情。 首联“继往纳来,雄图既溢”二句,是写诗人与林昌彝交往以来的感受。“继往”,指继承前辈的事业。“纳来”,招揽人才。两句是说诗人从林昌彝身上感受到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注释】 武乡侯:指汉代的霍去病。 拓地为多:扩大疆域。 契阔死生:指朋友之间的情谊,长久而深厚。 五十年:指朋友之间的交情。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左宗棠一生的赞美诗。诗中赞扬了左宗棠“比绩量功,拓地为多”,在军事上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又赞扬他“交谊宁忘孤愤子”,在政治生涯中始终坚守正义,不因个人私欲而改变自己的信念。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朋友深厚的友谊和长久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