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钧
【注释】 郭嵩焘:字云仙,晚清名臣。联:指挽联、祭文等。修六艺之文:学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文章。《诗经·小雅·巧言》:“君子如履薄冰。”六艺即指“诗书礼乐”。通万方之略:通晓四面八方的计谋策略。“万方”泛指全国或四方。《左传·襄公十三年》说:“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后世谁相知:后人是否了解我。怅望千秋为陨涕:感叹千秋万世后无人了解我,为之流泪。质鬼神无疑,俟圣人不惑:以鬼神为质,期待圣人明察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炼字。解答此题时,首先指出某句中的一个字用得特别好,然后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博望侯槎泛斗牛”,这一句的意思是:汉朝的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进入西域。在沙漠之中乘槎飘洋过海,到达了天山以北的西域地区,这是西汉时期的事。而到了唐代,诗人却将张骞出使西域与李白、王勃等人相提并论。“怅伦敦远岛,巴勒严城,仗节独能持国体”一句中
【注释】 曾国荃:字伯涵,湖南湘乡人。太平天国时官至检点丞相,后为湘军将领之一。 “有道出羲皇”二句:意思是说,你(曾国荃)是出仕的圣王,江南平定叛乱,你功高盖世;你是同仇敌忾的兄弟,死后魂归天上。 【赏析】 这是一副挽联,上联赞颂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大业,下联哀悼曾国藩战亡。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过程中,以“师夷长技以制夷”、“练兵”等思想,对洋务运动起了推动作用,成为近代中国的一代伟人。
【注释】 1. 挽刘坤一联:刘坤一(1874年~1930年),字子固,号陶庵。江西德兴人。清光绪二十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后历任山西巡抚、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武昌起义爆发后,任战时内阁协理大臣,与孙中山商定北伐方略。民国成立,任国务总理。不久辞去职务。袁世凯当政后,曾两次出任北洋政府国务卿,并代理国务总理,为“洪宪帝制”的发起人和主要支持者。后被蔡锷、唐继尧等人驱逐下台。晚年定居北京
【注释】 乾岳:指山名,即中岳嵩山。 紫峰:指山峰,在河南登封县西北。 芥子文章:比喻学问小如芥子。 好向传书寻坠绪:意谓好向古人的著作中去寻求前人的遗绪。 金台:指代洛阳。 易水:古河名,发源于河北省易县西部,流贯定兴、安新等地。 江村亭:指位于河北定兴县境内的古建筑——江村驿亭。 涤尘襟:洗涤心灵上的尘埃。 【赏析】 此为乾隆年间诗人张玉良所作的《定兴河阳书院联》。 上联首句点题
保定(今属河北省)是畿辅之地,学堂讲堂联:地近西山,长兹慷慨悲歌,郁为朝气; 天临北斗,愿共激昂起舞,惜此分阴。 注释: 【白话解读】:在保定这个地方建立学堂,我怀着满腔的豪情壮志,常常在这里高唱悲歌,充满朝气。然而,天庭的北斗星高高在上,我多么希望和同学们一起激昂高歌,但可惜的是,我们只能珍惜这段时间。 【赏析】:“地近西山”,意即保定地处北方,靠近山峦
保定畿辅学堂联 风首二南,备异日干城腹心之选; 学通六艺,扫末流词章考据之芜。 注释: 保定: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畿辅:即京师的辅助地区,指北京附近一带。 二南:《诗经》中《周南》和《召南》两部诗歌合称《二南》。 干城:古代军事防御设施,这里比喻重要的地方或关键的位置。 腹心:比喻心腹、核心部分,这里指国家的重要地方或关键部门。 芜:杂乱无章。 赏析: 这是一条赞美保定畿辅学堂的对联
保定畿辅学堂食堂联正臣子卧薪尝胆之时,莫耻断齑风太俭; 是古人击筑饮酣之地,相期学剑术无疏。 注释: - 保定:地名,今河北省保定市。 - 畿辅:古代指京城附近地区,这里指北京及其周边地区。 - 学堂:教育机构。 - 食堂:提供餐饮服务的地方。 - 正臣子:正直的臣子。 - 卧薪尝胆:形容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比喻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 莫耻断齑风太俭:不要因为节俭而看不起勤劳。 -
【注释】 挽黄忠浩联:挽,是悼念。黄忠浩,名不详,可能是作者的朋友。联,对偶的语句。 纲常与日月相始终:纲常,即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 任异说群飞:任,听任、放任。异说,指各种学说。群飞,形容众多的人纷纷议论。 一死自堪千古;生平以友朋为性命:一死,表示视死如归。自堪,能够自慰。 恸故人我弃:悲痛地悼念故人,而我却被抛弃。 苟活尚复几时:“苟活”意为苟且活命,“尚”字在这里是副词,表示希望或询问。
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文人陈宝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庭训禀三十年前,念孙经学、石庵法书,方期伟略匡时,世承相业推夷简: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曾纪泽(字子敦)早年教育的期望和赞赏。曾纪泽是清朝的一位著名学者和外交家,他的经学造诣深厚,书法技艺精湛,被视为清朝的栋梁之才。 "庭训禀三十年前" 表示曾纪泽在年轻时就接受了严格的教育和训练。这里的“庭训”指的是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