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曾国藩祠联

公忠亮节,为后时将相之师,当年仗钺东征,江汉狂澜凭手挽;
伟绩丰功,尽天下妇孺能道,此日骑箕南迈,潇湘雅乐奏灵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武昌曾国藩祠联》是薛时雨创作的一副对联,其内容为“公忠亮节,为后时将相之师,当年仗钺东征,江汉狂澜凭手挽;伟绩丰功,尽天下妇孺能道,此日骑箕南迈,潇湘雅乐奏灵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副对联:

  1. 创作背景
  • 历史人物介绍:《武昌曾国藩祠联》的创作背景与曾国藩密切相关。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潭人,晚清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湘军的缔造者”。他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使他成为晚清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 祠堂的建立:根据资料,《武昌曾国藩祠联》是在曾国藩的故居富厚堂求阙斋藏书楼一楼八方门两侧悬挂的一副楹联。这副对联表达了对其一生功绩的高度赞誉和纪念。
  1. 文本内容解读
  • 上联解析:“公忠亮节,为后时将相之师,当年仗钺东征,江汉狂澜凭手挽。”这句话赞颂了曾国藩在政治舞台上的坚定和勇气,以及他在面对国家危难时的担当与决断。公忠意味着公正无私和忠诚于国,亮节则指其光明磊落的性格和节操。仗钺东征描绘了他领导湘军抗击外敌的历史场景,江汉狂澜凭手挽则形容他凭借自己的力量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
  • 下联解析:“伟绩丰功,尽天下妇孺能道,此日骑箕南迈,潇湘雅乐奏灵来。”这句话则是对曾国藩一生所做成就的颂扬,认为他的丰功伟绩让天下人都耳熟能详。此日骑箕南迈暗指他晚年返回故乡的情景,潇湘雅乐奏灵来则象征着人们对他的怀念和敬仰之情,通过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来。

《武昌曾国藩祠联》不仅是对曾国藩个人品德和成就的赞颂,同时也是对他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肯定。通过对这副对联的解读,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曾国藩的历史地位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