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忠亮节,为后时将相之师,当年仗钺东征,江汉狂澜凭手挽;
伟绩丰功,尽天下妇孺能道,此日骑箕南迈,潇湘雅乐奏灵来。
【注释】
武昌:指位于今湖北省武汉市的鄂州。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清朝末期政治家、军事家。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他担任两江总督,在安庆督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因功被封为一等毅勇侯。后因忌恨朝廷,发动政变,杀害忠良,最终失败。
祠堂:是指供奉死者或其家族的房屋,通常用于纪念和祭拜已故之人。
仗钺东征:指手持兵器,指挥作战。
凭手挽:指依靠力量来挽救危难的局面。
伟绩丰功:指的是伟大的成就和功绩,通常用来形容某人在事业、学问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骑箕南迈:指骑着马向南前进,形容出行或迁徙。
潇湘雅乐奏灵来:潇湘地区以湘江、潇水为界,这里泛指湖南一带。雅乐是古代高雅的音乐,演奏时会用到乐器,如瑟、琴、鼓等。灵来,即神灵降临,形容音乐优美动人,仿佛有神仙降临一般。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历史人物的赞颂之词,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其英勇事迹和崇高品德的赞美之情。诗中通过“公忠亮节”、“伟绩丰功”等词汇,突出了历史人物的伟大贡献和崇高品质;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描述,表达了对其英勇事迹和崇高品德的赞美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品质,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长河中那些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
诗中还融入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时代风貌。这种对历史文化的融入,不仅使得整首诗更加具有历史感,也使得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