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双骖园

草荒径仄夜三更,携影笼东道废城。
境寂多闻如有遇,心悬远火却关情。
了知鬼亦不到处,稍喜园犹向日名。
踽踽未须增感慨,生人昊壤本孤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归双骖园》是清代著名诗人龚乾义所作。这首诗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幕降临后,作者独自返回双骖园时的所见所感。在这首诗中,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艺术造诣,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与人文情怀。下面对这首诗进行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龚乾义:清代杰出诗人,其诗作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变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 作品风格:龚乾义的诗歌以抒情见长,擅长用词精准而又不失意境,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1. 诗歌原文
  • 草荒径仄夜三更:描绘了深夜时分,周围环境荒凉,月光照耀下的小路显得格外幽静。
  • 携影笼东道废城:暗示了诗人行走在荒凉的道路上,身影如同笼罩在一片废墟之中,增添了一种孤独凄凉的氛围。
  1. 诗句赏析
  • 境寂多闻如有遇:表达了即使在寂静的环境中,诗人似乎还能感受到某种声音或气息,这或许是对外界的一种微妙感应。
  • 心悬远火却关情:这里的“远火”可以理解为远方的火光,象征着温暖和希望,而“关情”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牵挂和深情。
  • 了知鬼亦不到处:意味着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便是传说中的鬼怪也不会出现,强调了环境的清静和诗人的内心安宁。
  1. 历史背景
  • 双骖园:是福州晚清园林家龚易图所建造的一处园林式住宅。该园林曾以其丰富的藏书和荔枝种植闻名,成为当时的文化象征之一。
  • 双骖园的历史变迁:自龚易图购地修建以来,曾经拥有庞大的规模。然而,解放后被气象局占用,现存的部分仅包括几棵古荔树及残垣断壁。
  1. 文化意义与影响
  • 文学价值:《夜归双骖园》作为龚乾义的代表作品,不仅展示了其卓越的文学才华,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 时代特色:通过对晚清文人的生活和情感的描述,展现了那个年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夜归双骖园》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一个时代的见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够领略到龚乾义的文学成就,还能深入了解晚清时期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无论是对于文学研究者、历史学者还是普通读者,这首诗都具有不可忽视的研究价值和欣赏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