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红英 春雨惜花

春宵永。
兰缸烬。
绿窗忽讶花无影。
衾嫌薄。
眠难著。
起拓蝉纱,腕酥先觉。
窥苔径。
香泥润。
海棠未卜飘零甚。
晓风恶。
晴还莫。
最怜冷了,秋千红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摘红英·春雨惜花》是一首文学作品。这首词出自清代诗人龚翔麟之手,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细腻的情感表达。龚翔麟,字天石,号蘅圃,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是一位有清副贡生及累官陕西道监察御史等背景的文人。

在介绍文学作品时,通常需要对其作者、创作背景、内容、风格以及艺术价值进行深入分析。以下是从不同角度对这首诗进行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龚翔麟不仅是一位多产的诗人,他的诗作还涵盖了其他领域,如《田居诗稿》和《红藕庄词》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力,也反映了他深邃的思想情感。

  2. 创作背景:《摘红英·春雨惜花》的创作时间与作者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在清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斗争频繁,文人常常在这样的环境下抒发自己的情感。龚翔麟的作品往往蕴含着他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3. 主要内容与结构:该词以春雨中的海棠花为意象,通过对春雨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不舍,同时也反映出对无常世事的感慨。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龚翔麟作为诗人的艺术魅力。

  4. 风格与特色:龚翔麟的词作注重音韵美和意境美,他的许多词作都体现了这一特点。《摘红英·春雨惜花》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巧妙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5. 艺术价值:这首词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更因其艺术成就而受到后来学者和读者的认可。它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精巧的意象运用,传达了深刻的主题思想,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摘红英·春雨惜花》不仅是一首诗词作品,更是清代诗歌艺术的一个代表。龚翔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情的语言,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融为一体,创作出了这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对于热爱诗词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来说,这首词无疑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