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闻笛有怀

雨过秋堂梦不成,旅人独坐夜凄清。
竹梢露下鹤初警,墙角月明蛩有声。
旧恨每从灯底得,闲情只向笛边生。
谁怜一掬穷途泪,独有陈留阮步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您询问的《秋夜闻笛有怀》是清代诗人顾绍敏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夜晚的景象和听到的笛声,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作者简介:顾绍敏,字嗣宗,江南长洲人。他是一位廪生的文人,曾屡试南北闱未果。他的诗作中情韵为上,风骨次之。

  2. 诗歌原文
    雨过秋堂梦不成,旅人独坐夜凄清。
    竹梢露下鹤初警,墙角月明蛩有声。
    旧恨每从灯底得,闲情只向笛边生。
    谁怜一掬穷途泪,独有陈留阮步兵。

  3. 诗句解析

  • 雨过秋堂梦不成:这句表达了诗人在雨后秋日的庭院中,无法成眠、思绪万千。
  • 旅人独坐夜凄清:反映了诗人孤独一人在寂静的夜晚中感受凄凉的心情。
  • 竹梢露下鹤初警:描述了一个清晨,露水打湿了竹尖,一只鹤在被露水惊醒的情景。
  • 墙角月明蛩有声:墙角处,明亮的月光下,蟋蟀开始鸣叫。
  • 旧恨每从灯底得:暗指诗人常常在微弱的烛光下回忆起过往的痛苦。
  • 闲情只向笛边生:笛声成了诗人抒发情感的方式,寄托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谁怜一掬穷途泪: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同情和理解,尽管自己身处困境却依然保持希望。
  1. 作品鉴赏
  • 艺术特色:顾绍敏的七言律诗在艺术上追求音律和谐与意境深远。诗中的意象鲜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变化。
  • 情感表达:这首诗充分体现了顾绍敏感伤而又坚韧的个性。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感染力。
  1. 历史背景
  • 创作时间:《秋夜闻笛有怀》的创作时间难以考证,但据诗的内容推断,它可能是在清朝末年或民国时期创作的。
  • 社会环境:顾绍敏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科举考试屡屡不第,使他深感世态炎凉。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的诗歌往往蕴含着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待。
  1. 文化影响
  • 文学地位:顾绍敏的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被视为清代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
  • 后世评价:后世学者对他的诗歌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在诗歌创作上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深厚的功底。
  1. 现代应用
  • 教育意义:在现代教育中,顾绍敏的这首诗作为经典文学作品,常被用作教学素材。它展示了古人如何通过诗歌来抒发情感和表达思想。
  • 文化传承: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诗词艺术。这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秋夜闻笛有怀》不仅仅是一首诗,它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深刻的情感表达。顾绍敏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秋天夜晚的景色和自己的心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和生活态度。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顾绍敏的艺术成就,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古代文人生活和情感世界的机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