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 过扬州

新月初三夜,春风廿四桥。
珠帘十里柳千条。
趁得一江飞絮、上兰桡。
海燕飞金屋,江梅怨玉箫。
罟师收网带馀潮。
依旧青山隐隐、水迢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歌子·过扬州》是清代词人彭孙遹的作品。以下是对该词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彭孙遹(1631—1700),号羡门、金粟山人,浙江海盐人。他是清朝初期的重要官员和词人,以诗工整和谐而闻名,尤其擅长五七言小令。彭孙遹在康熙年间曾一度担任翰林掌院学士,并被选为《明史》总裁。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歌方面,还包括词作,如《南歌子·过扬州》。
  1. 诗词原文与翻译
  • 原文
    青雀芙蕖舫,红阑杨柳桥。
    听彻玉人箫。
    一场花月梦,可怜宵。
  • 译文
    青翠的船只停泊在荷花盛开的水面上,红色的栏杆围绕着一座柳色的桥梁。
    听着那悠扬的箫声,仿佛进入了一夜的花月之梦,这是多么令人怜惜的一晚。
  1. 艺术特色
  • 意境描绘:彭孙遹在《南歌子·过扬州》中巧妙地使用了意象和色彩来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通过“青雀芙蓉舫”和“红阑杨柳桥”的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扬州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对这一场景的深深陶醉。
  • 情感表达:此词表达了作者在夜晚赏月听箫时的愉悦和感慨。通过“一场花月梦,可怜宵”这样的句子,彭孙遹抒发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哀愁。
  1. 历史影响与评价
  • 历史地位:虽然彭孙遹不是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但他的词作在当时受到了一定的关注。他的作品体现了清代词风的特点,尤其是在香艳题材的创作上有着独特的风格。
  • 后世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南歌子·过扬州》在文学研究中逐渐被更多人所认识和研究。其词作的美学特质和文化价值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传承和弘扬。
  1. 词句赏析
  • 词句鉴赏:“青雀芙蕖舫”和“红阑杨柳桥”这些词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美丽的扬州水乡。而“听彻玉人箫”则增添了一种幽雅的氛围。“一场花月梦,可怜宵”则表达了词人对于美好时刻的留恋和感叹。

彭孙遹的《南歌子·过扬州》不仅是一首具有艺术特色的词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人们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词坛的历史背景,还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