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令 舟行寄鲍若洲

夜来认、是江南岸。
朝来认、不是江南岸。
却又东风,吹过雨、莺花乱。
风过也,流水无人管。
蒲帆织,乡思澹。
柳花深、沙外鸥相唤。
殷勤劝客停双桨,只一望、是山远天远。
草堂回首,猿鹤交怨。
芳草绵绵,不断射鸭春江暖。
满地芦芽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婆罗门令·舟行寄鲍若洲》是一首清代诗人顾光旭创作的词。该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江南岸的舟行经历,以及与友人之间的深情交流。下面是对这首词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顾光旭(?-约1625),字昭庆,号白泉,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词作多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深受后世推崇。
  2. 诗歌原文:夜来认、是江南岸,朝来认、不是江南岸。却又东风,吹过雨、莺花乱。风过也,流水无人管。蒲帆织,乡思澹。柳花深、沙外鸥相唤。殷勤劝客停双桨,只一望、是山远天远。草堂回首,猿鹤交怨。芳草绵绵,不断射鸭春江暖…
  3. 诗歌鉴赏:《婆罗门令·舟行寄鲍若洲》以其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展现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画卷。其中“又见东风送落花”一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风拂过,落花飘散的场景。此外,诗中“蒲帆织”等意象的使用,增添了诗中的意境和深度。

《婆罗门令·舟行寄鲍若洲》是一首情感丰富且艺术性高的词作。它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更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远方亲人的牵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欣赏到古典诗词的魅力,还能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