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来认、是江南岸。
朝来认、不是江南岸。
却又东风,吹过雨、莺花乱。
风过也,流水无人管。
蒲帆织,乡思澹。
柳花深、沙外鸥相唤。
殷勤劝客停双桨,只一望、是山远天远。
草堂回首,猿鹤交怨。
芳草绵绵,不断射鸭春江暖。
满地芦芽短。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名为《婆罗门令·舟行寄鲍若洲》。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夜来认、是江南岸。
朝来认、不是江南岸。
这句话描述了诗人在夜晚和清晨时对江边景色的不同感受。夜晚时,他似乎能清晰地辨认出是江南岸边;但到了早晨,却无法确定自己是否仍在江南的岸边。这种变化可能是因为光线、时间或心情的影响。
却又东风,吹过雨、莺花乱。
风过也,流水无人管。
这里的“却又东风”,意味着虽然有东风,但雨已经下了起来,使得莺鸟的歌声和花朵都变得混乱。而“风过也,流水无人管”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感慨,即使风和雨都存在,但没有人去关注和欣赏这些美景。这反映了诗人在自然面前的无奈和孤独感。
蒲帆织,乡思澹。
柳花深、沙外鸥相唤。
诗人坐在船上,看着随风飘扬的蒲帆,心中涌起对家乡的思念。而柳花深处的沙滩外,一群鸥鸟在相互呼唤,仿佛在诉说着什么。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殷勤劝客停双桨,只一望、是山远天远。
草堂回首,猿鹤交怨。
诗人看到朋友们停下船桨休息,他提议大家只是简单地看一看远方的山峰和天空,因为那里有无尽的美景。然而,当他回头望向自己的草堂时,却发现那里的猿和鹤都在抱怨着他的离去。这反映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他对家园的眷恋之情。
芳草绵绵,不断射鸭春江暖。
满地芦芽短。
这是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芳草绵延不绝,春江温暖如春。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的赞美。而满地的芦芽则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赏析:
这首词通过描绘作者乘坐船只旅行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词中通过对东风、雨、莺鸟、柳花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作者内心的愉悦。同时,词中也透露出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让人产生共鸣。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宋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