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来西胡。
勇不如宗喀巴,智不如耶苏。
绣衣花帽,白若鹄凫。
娶妻幸得阴山种,玉颜大脚其仙乎。
女儿十五卖金线,归来洗手礼曼殊。
礼曼殊,膜额角。
天见膜额角,地见断牛肉。
地不涌谄药叉,天不降佞罗刹。
曼殊大慈悲、大吉祥,千年大富万年乐。

【注释】

  1. 婆罗门:印度古代的一个种姓,指佛教徒。
  2. 勇不如宗喀巴:指佛教创始人宗喀巴(又译宗喀巴、桑杰嘉措)的勇敢和智慧都超过一般的战士。
  3. 智不如耶苏:指耶稣(又称基督)的智慧也超过一般的人。
  4. 绣衣花帽:指穿着华丽的衣服和戴着帽子。
  5. 白若鹄凫:指肤色像天鹅或野鸭一样白净。
  6. 阴山种:指来自阴山的美女。
  7. 玉颜大脚其仙乎:指女子的容貌像仙女般美丽,却有一双大脚。
  8. 女儿十五卖金线,归来洗手礼曼殊:指少女十五岁时出嫁为妻,婚后回家后要洗手,以示对丈夫曼殊的敬意。
  9. 礼曼殊,膜额角:指在曼殊身边行礼时,用额头触摸地面表示敬意。
  10. 天见膜额角,地不涌谄药叉:指天地间的人都能看到这种敬礼,但不会因为谄媚而得到药叉神的庇护。
  11. 地不涌谄药叉:药叉是印度神话中的神祗,这里比喻那些善于谄媚的人。
  12. 天不降佞罗刹:佞罗刹是指那些善于谄媚的恶魔。
  13. 曼殊大慈悲、大吉祥:指曼殊菩萨具有极大的慈悲心和吉祥如意。
  14. 千年大富万年乐:指曼殊菩萨带来的幸福可以延续千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颂曼殊菩萨的诗,通过对比佛教英雄宗喀巴和耶稣的智慧与勇敢,赞美了曼殊菩萨的慈悲与智慧。诗中描述了美丽的女子嫁给信仰佛教的男子,归家后要洗手致敬的场景。诗人通过对曼殊菩萨的赞美,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认同和对佛法的虔诚信仰。整首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