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理孕异梦,秀句镌春心。
庄骚两灵鬼,盘踞肝肠深。
古来不可兼,方寸我何任。
所以志为道,澹宕生微吟。
一箫与一𥴦,化作太古琴。
【注释】
- 名理孕异梦 - “名理”可能指的是对宇宙间各种事物的理解,“孕”在这里指孕育、产生。
- 秀句镌春心 - “秀句”是指优美的诗句,镌刻在春天的心中。
- 庄骚两灵鬼 - 庄子和屈原是中国古代两位著名的文学家,他们的思想和作品被认为具有神秘的力量。
- 方寸我何任 - “方寸”通常用来指代人的心脏,这里表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 所以志为道 - 这是诗中表达的一种哲学观点,认为个人的行为应该符合道德或真理。
- 澹宕生微吟 - 澹荡(淡泊)产生微小的吟咏。
- 一箫与一𥴦 - 这里的“一箫”和“一𥴦”可能是指古代的乐器,箫和𥴦都是中国古典乐器。
- 化作太古琴 - 通过某种方式,这些乐器被转化为了古老的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通过对四季变化和个人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人生哲理以及艺术创作的深刻感悟。
首句“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意味着诗人从春天到秋天,偶然有所触动,触发了创作灵感。接着“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表明诗人随意地记录下来自己的感悟,形成了十五首诗歌。
第二句“其三”可能是对前三首诗歌的总结或序号,表明接下来的内容是第三首。“名理孕异梦,秀句镌春心”,这句诗表达了诗歌中的名理(即深刻的思想或道理)像梦境一样孕育其中,而优美的诗句如同镌刻在春天的心情上。
第三句“庄骚两灵鬼,盘踞肝肠深”,提到了庄子和屈原这两位文学家的灵性和影响力。这两个名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四句“古来不可兼,方寸我何任”提出了一个哲学观点,即古人的成就难以同时兼得,而诗人的内心世界又何尝不是如此?这一句反映了诗人的自我认知和责任感。
第五句“所以志为道,澹宕生微吟”则是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理解,他认为诗歌应该追求道德和真理,而这种追求通过淡泊和自然的吟唱表现出来。这是对诗歌艺术的一种高度赞扬。
最后两句“一箫与一𥴦,化作太古琴”,以音乐比喻诗歌,暗示诗人的创作过程就像是把古老的乐器重新变为琴一样,充满了创造力和艺术的魅力。
《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 其三》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艺术和哲学的深刻思考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