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古澹泊士,滔滔辨有馀。
青灯同一笑,恍到我生初。
顽福曾无分,清才清不臞。
四方帆马兴,千幅凤鸾书。
为有先生在,东南意不孤。
论交三世久,问字两儿趋。
天命虽秋肃,其人春气瘦。
乡音哗謇謇,破帽恻吾吾。
傥䓪为文罢,欹斜使酒馀。
心肝纤滓尽,孝友阖门俱。
科第中年澹,星壬暮癖殊。
卜云来日少,笑指逝川徂。
老健偏奇绝,神明少壮无。
刖离刚岁换,问讯讶春疏。
讣至全家诧,三思忽牖予。
由来炊火绝,穷死一黔娄。
天道古如此,知之何晚欤。
不知段与李,今夕复何如。
【注释】:
哭郑八丈(丁亥):丁亥年,指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郑八丈,即郑刚中,字颖夫,晚号九峰居士,南宋初著名诗人。郑颖夫为北宋名臣文彦博之子,因遭贬谪而流落到南方。郑刚中在南方生活了40多年,与当地人民结下深厚感情。后来他回到北方,担任了两任宰相。他的诗歌风格清丽高远,与当时流行的“花间派”不同,被后人誉为“诗坛老将”。此诗作于宋徽宗政和二年(1083)秋,时郑刚中年近七旬。
醇古澹泊士,滔滔辨有馀。青灯同一笑,恍到我生初。
醇厚质朴、淡泊名利的读书人;滔滔不绝地辨析道理。青灯下一起畅谈,恍惚回到了我人生的开始。
顽福曾无分,清才清不臞。四方帆马兴,千幅凤鸾书。
虽然自己没有得到多少福分,但才华并不因此而消损。到处都有扬帆远行的船只,还有成千上万的信使送来了书信。
为有先生在,东南意不孤。论交三世久,问字两儿趋。
因为有先生的存在,所以感到东南地区并没有孤独感。与先生的交往已经三年之久,儿子们还争先恐后地向他请教。
天命虽秋肃,其人春气瘦。乡音哗謇謇,破帽恻吾吾。
尽管天命到了秋天变得严峻,但他的气质却像是春天一样柔和。家乡口音响亮有力,戴着破旧的帽子显得非常谦逊。
傥䓪为文罢,欹斜使酒余。心肝纤滓尽,孝友阖门俱。
或许他已经停止写文章,醉意也消退了。心中所有的烦恼都已经消失,家庭和睦,邻里关系融洽。
科第中年澹,星壬暮癖殊。卜云来日少,笑指逝川徂。
他在中年的时候考取了功名,晚年却迷恋上了占卜。预言说未来的日子会很少,他笑着指向逝去的流水叹息。
老健偏奇绝,神明少壮无。刖离刚岁换,问讯讶春疏。
尽管年纪已经很大了,但身体还是很健壮。岁月如梭,刚刚度过不久就又到了新年。他问候远方的友人,惊讶春天的气息越来越稀疏。
讣至全家诧,三思忽牖予。由来炊火绝,穷死一黔娄。
噩耗传来时全家都感到吃惊,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明白过来。从小便没有火种做饭,最终穷困而死,只有黔娄一个人能够活下来。
天道古如此,知之何晚欤。不知段与李,今夕复何如。
天之道就是这样,对此了解得晚了也没有什么用。不知道段氏和李氏的命运将会如何,今晚又会有怎样的事情发生?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郑刚中的诗。郑刚中是北宋末年著名文学家,他为人正直、刚直不阿,对奸邪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这首诗是他死后亲友为他所作的挽歌。全诗通过对郑刚中生前事迹的回忆,表现了他对朋友的怀念之情。
开头四句追叙郑刚中一生的品格特点和成就:“醇古澹泊士,滔滔辨有馀。”“醇古澹泊”,即品德高尚而又淡泊名利;“澹泊”,即不追求名利,不贪求财富的意思。“滔滔辨有馀”,意为郑刚中善于辩驳,口才十分出众。“青灯同一笑”,以“青灯”代指夜深之时,这里指作者与友人共同在深夜秉烛夜谈的情景。“恍到我生初”,意思是好像回到了自己人生的起点。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郑刚中深沉的友情和缅怀之情。
接下来四句回忆郑刚中的一些往事: “顽福曾无分,清才清不臞。”“顽福”,指命运坎坷,多灾多难,这里指郑刚中早年遭受的政治打击,使他一生坎坷。“清才”指他的才能很高。“清不臞”意谓他的才华并不因此而衰减。“四方帆马兴,千幅凤鸾书。”郑刚中在政治上遭遇不幸,但他的诗词创作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各地纷纷来信求教,他的作品传遍天下。这些信都是用“凤鸾”(凤凰和鸾鸟的总称)作为吉祥物制成的信封,可见当时人们是多么珍视郑刚中的诗词啊。
以下六句回忆与郑刚中的交往: “为有先生在,东南意不孤。”郑刚中虽然政治上的失意使他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但他在学问方面的成就使他在东南地区仍然享有很高的声誉,人们不会因此而感到孤独。“论交三世久,问字两儿趋。”“论交”,指结交朋友;“问字”,指拜师学习。“两儿趋”,指两个儿子都跟着父亲去向郑刚中请教学业了。“天命虽秋肃,其人春气瘦。”郑刚中虽然年纪已经很大了,但在精神方面却依然旺盛,他像春天的生命力一样顽强。“乡音哗謇謇,破帽恻吾吾。”郑刚中虽然已经退休,但仍关心着国事,他常常听到家乡方言的声音,并由此感叹世事的变化。“傥䓪为文罢,欹斜使酒余。”“傥䓪”,指《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中子产说的“君子柅鞀”,意为“君子应当小心谨慎,不能放纵自恣”。“欹”通“倚”,“斜”通“斜”。这里指郑刚中晚年虽然不再做官,但仍保持着文人的风骨,时常饮酒吟诗。“心肝纤滓尽,孝友阖门俱。”郑刚中的一生都在为民族的利益和社会的进步而努力奋斗,他的人品高尚,待人诚恳,因此赢得了广泛的赞誉。“科第中年澹,星壬暮癖殊。”郑刚中年轻时曾经参加科举考试获得好成绩,但到了中年就不再热衷于此,转而专心于学问。“星壬”,指二十八宿中斗宿的两颗星——角、亢星,这里借指斗宿。“暮癖”,指晚年的癖好。“卜云来日少,笑指逝川徂。”郑刚中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对国家的命运充满了忧虑。他看到国家形势越来越糟糕,不禁感慨地说:“我的寿命已经很少了。”说完便笑着指着流逝的河水说:“它已经流向远方了。”
最后六句回忆郑刚中的一些逸事: “老健偏奇绝。”“老健”,指年迈而健康。“奇绝”指奇特非凡。诗人回忆起郑刚中年轻时的风采:虽然年岁已高,但他仍保持着一种奇特的风采。“神明少壮无。”郑刚中在少年时期就很有才华而且精力充沛。“刖离刚岁换,问讯讶春疏。”郑刚中年轻时喜欢穿短靴,这种鞋在一年之内就要换上一双新鞋。诗人想象着郑刚中年轻时的生活情景:他经常穿着一双新鞋走在春天里。“讣至全家诧,三思忽牖予。”“讣”指讣告,这里指郑刚中去世的消息传来时全家都很吃惊。“三思”指再三思考。“牖”通“诱”,引导的意思。这里指郑刚中生前对年轻人的悉心教导。“由来炊火绝,穷死一黔娄。”黔娄,战国时期楚国人,以贫穷著称。这里指郑刚中一生过着贫困的生活。
结尾六句总结郑刚中生前事迹: “天道古如此,知之何晚欤。”“天道”,指自然规律或者社会法则等。“古如此”意为自古以来都是这样。“知之何晚欤”,“之”指代前面的内容,即诗人对郑刚中生前事迹的总结。“不知段与李,今夕复何如。”“段”、“李”分别指段成式和李德裕。他们都是唐代著名的文人。这里诗人在表达对二人命运的担忧。“今夕复何如”,意为不知道这两个人今天晚上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全诗共七百零八个字,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回忆郑刚中早年的生平和成就;第二部分回忆郑刚中晚年的情况和性格;第三部分回忆与郑刚中交往的情景;第四部分回忆郑刚中的遗事以及对他的评价。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怀念之情,也表现了对时代沧桑的感受以及对朋友一生坎坷命运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