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公冢对南轩墓,只隔秋云一片山。
松径岩扉俱寂寂,几回萝月怅空还。
谒裴公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谒裴公墓》赏析
“谒裴公墓”,这是一首清初诗人释敬安创作的诗歌。它通过对古墓葬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历史遗迹的深深感慨。
《谒裴公墓》是一首七言绝句,原文如下:
裴公冢对南轩墓,
只隔秋云一片山。
松径岩扉俱寂寂,
几回萝月怅空还。
这首诗的首句“裴公冢对南轩墓”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画面,裴公墓和南轩墓遥遥相对,仿佛相隔一片云雾之中的山峰。这两句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那个静谧而又神秘的古代墓地场景中。接着,第二句“只隔秋云一片山”进一步渲染了这个场景的神秘与深远。第三句“松径岩扉俱寂寂,几回萝月怅空还”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个场景的意境。诗人用“松径”、“岩扉”等意象,营造出一个宁静而幽深的氛围;“寂寞”与“惆怅”的情感也渗透其中,使得读者仿佛能听到诗人内心的回声。最后一句“几回萝月怅空还”,更是将这个场景推向了高潮。诗人以“萝月”象征月光或月亮,表达了他对古人的思念和对历史的感叹。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历史的追溯,又有对现实的反思。通过对古墓葬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历史遗迹的深深感慨。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清代诗人独特的风格和审美情趣。
《谒裴公墓》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敬仰,也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正如诗人所言:“裴公冢对南轩墓,只隔秋云一片山。”历史就像这片秋云,虽然看似遥远,但实际上却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应该珍惜历史,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现实生活注入更多的活力。
《谒裴公墓》是一首充满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的诗歌。它不仅是清代诗人释敬安的艺术成就的象征,也是中国古代诗词宝库中的瑰宝。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经典的古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