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城南山鸣沙,中有大泉古渥洼。
后人好古浑不识,但从形似名月牙。
或为语言偶相类,听随世俗讹传讹。
我稽志乘分两处,古碑何地重摩挲?
参戎马公偏好道,茸修古庙山之阿。
约日驱车同访胜,一泓清漪月钩斜。
堆沙四面风卷起,人来坐坠寂无哗。
忽闻沙里殷殷响,声似渔阳鼓掺过。
人道神灵不可测,英物未许人搜罗。
汉武当年产天马,万晨沙场战马多。
何如今日成陈迹,沙不扬尘水不波。
渥洼渥洼是与否,我还作我鸣沙山下月牙歌。
同马参戎游鸣沙山月牙泉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同马参戎游鸣沙山月牙泉歌》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边塞诗。该诗作于天宝年间,作者随哥舒翰出师击吐蕃,途经敦煌时所作。全篇描绘了边关沙漠中的奇丽景色和军旅生活,以及将士们豪迈乐观的生活情趣。
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首句“单车欲问边”,表明诗人此次出行的目的——去询问边境的情况;第二句“属国过居延”,说明诗人已经到达了边陲小国居延城,即今天的甘肃张掖市西北的小城镇居延海;第三句“征蓬出汉塞”,描绘了诗人想象中从汉朝的边塞飞出的蓬草,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边疆的向往之情;第四句“归雁入胡天”,则描绘了北归的大雁飞越沙漠进入胡人的天地之间;第五句“大漠孤烟直”,通过一个“直”字,形容了沙漠中升起的烽火台冒出的烟雾直而长;第六句“长河落日圆”,则是以落日在黄河边上映照出来的圆形来描绘黄河的壮美;最后一句“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则是描述了诗人在萧关遇到一位前来侦察的骑士,这位骑士告诉他都护正在燕然山驻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开阔,充满了边塞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