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作吏重爱民,今人作吏先患贫。
爱民患贫不两立,聚敛何如有盗臣。
官取诸民民取士,此中应识民艰苦。
半丝半粒悉脂膏,视此岂容为过取。
我闻国计关民生,民能一心成坚城!
矧是太平亲民吏,曷不慎守贻令名。
敦煌署中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敦煌署中作》是清代诗人苏履吉创作的一首古诗,其主题涉及古代官吏的治理理念以及现实社会的贫富差异。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比古人与今人的不同行为标准,表达了对爱民和聚敛两种行为的深刻思考。
《敦煌署中作》的全文如下:古人作吏重爱民,今人作吏先患贫。爱民患贫不两立,聚敛何如有盗臣。官取诸民民取士,此中应识民艰苦。这首诗通过对古与今官吏行为的对比,揭示了爱民与贪腐之间的矛盾,以及贪腐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即官员的贪腐行为日益严重,而民众的生活却依然艰辛。
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交汇点。敦煌文化融合了汉族、藏族、回族等多个民族的艺术和文化元素,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对于许多古代文人而言,敦煌都是一个激发创作灵感的地方。他们在敦煌的壁画中寻找艺术的启示,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这些诗篇不仅表达了他们对自然、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还流露出对敦煌这座城市的热爱与敬仰之情。
《敦煌署中作》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古代官场的腐败与黑暗,同时也映射出人们对清廉从政的向往。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官吏行为的反思,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对公共利益的关注,避免陷入贪腐的泥潭。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也促使现代人深思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实践爱民如子的理念,以实现真正的社会进步和人类福祉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