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敦煌父老士民

古来为官者,患在不自知。
新官初来日,旧官将去时。
谁兴来暮歌,谁泐去思碑。
古人如可作,此语非我欺。
忆我来兹土,刚是一年期。
我民无犯法,法在有等差。
我民有待泽,泽及无或遗。
二者皆吾勉,未必无偏私?
嘉哉我士民,古风尚可追。
士习略淳朴,民俗近恬熙?
舆情思所威,责在官所为。
顾我一书生,十载莅边陲。
循声非敢忘,终岁累奔忙。
春风度玉关,夏雨本相随。
秋霜及冬日,畏爱宜并施。
谁为一年中,不足言抚绥。
所愧亲民官,官与民相离。
未闻为父母,不自爱其儿。
未闻为赤子,不以母是依。
但愿吾父老,特此千庭帏。
人生重孝悌,百行为首推。
从此施于政,家国无异宜。
士民听我语,治人先自治。
耕读安本分,举动循矩规。
听戒在多事,好讼逞虚辞。
勿以身试法,私翼长官慈。
新官父母来,我去从此辞。
匪徒为尔言,呈亦凛在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离别敦煌父老士民》是清代诗人苏履吉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通过对为官者与敦煌父老士民的别离,反映了官员上任初期和卸任时的心情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离别敦煌父老士民》不仅揭示了官场的微妙关系,还表达了对民众的关爱与责任感。以下是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
  • 苏履吉,清代著名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传统诗歌形式的精湛掌握而闻名于世。
  • 他的诗作常带有浓厚的文人气息,善于运用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1. 诗歌内容
  • 《离别敦煌父老士民》以“古来为官者,患在不自知”作为开篇,深刻揭示了官场中官员们往往忽视自我反省的问题。
  • “新官初来日,旧官将去时”则描绘了官场上新旧交替的无常与无奈。
  • “谁兴来暮歌,谁泐去思碑”反映了官员们与民众之间的互动,既包括他们的欢送之歌,也包括他们对过往政绩的纪念。
  1. 诗歌主题:《离别敦煌父老士民》不仅是一篇反映官场现实的诗歌,更是一个关于责任、情感和人文关怀的主题。通过这首作品,苏履吉向读者传达了对普通百姓深深的同情和责任感。

《离别敦煌父老士民》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反映了古代官场的真实面貌以及官员与民众之间复杂的关系。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生态和文化特点,进而深化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