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联

卅六洞别有一天,渊明记,辋川行,太白序,昌黎歌,渔邪?
樵邪?
隐耶?
仙邪?
都是名山知己;
五百年问今何世,鹿亡秦,蛇兴汉,鼎争魏,瓜分晋,颂者,讴者,悲者,泣者,未免桃花笑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桃花源联”是一首描绘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仙境般的美好世界,体现了古代文人雅士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文学作品。下面是关于“桃花源联”的介绍:

  1. 创作背景:“桃花源联”的创作背景与陶渊明的作品密切相关,其灵感来源于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名篇《桃花源记》。这部作品以桃花源为中心,描述了一种理想化的社会状态,其中居民生活和谐、社会安宁、自然景色优美。这种理想状态激发了许多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大流派——田园诗。昌世军作为现代人,在湖南省桃花源风景区创作的这副长联,是对传统桃花源传说的一种现代诠释和艺术再现。
  2. 内容结构:《桃花源联》整体上采用了竖嵌的形式,将多个历史典故和人物嵌入其中。例如,“桃花依旧笑春风”一句引用了《桃花源记》中的描述,展现了桃花源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渔耶?樵耶:隐耶?”则通过问句形式,引出了桃源中人的多种身份和生活方式。通过对桃花源及其周边景物的详细描写,如“洞别有一天”、“鹿亡秦,蛇兴汉,鼎争魏,瓜分晋”,展示了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理想国度。
  3. 文化意义:《桃花源联》不仅是一种文学创作,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它体现了古人对于理想生活的不懈追求,以及对和谐社会的美好憧憬。这种对美好生活的描绘,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此外,“桃花源联”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独特的竖嵌形式、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优美的语言表达,使得它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

《桃花源联》不仅是一首充满诗意的文学作品,更是一次对古代文化的深度挖掘和艺术再现。它通过简洁的文字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