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中秋口占

频年惯看天山月,此夕情怀却不同。
秋色平分千里外,旅愁都付一杯中。
客衣夜透空庭露,戍旆高翻大漠风。
直欲乘槎傍牛斗,陶然长醉广寒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塞上中秋口占》是清代诗人严金清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将对其内容、背景和意义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严金清,字秋白,江苏无锡人,清代文学家,尤以诗词著称。他的诗歌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1. 诗歌原文
    频年惯看天山月,此夕情怀却不同。
    秋色平分千里外,旅愁都付一杯中。
    客衣夜透空庭露,戍旆高翻大漠风。
    直欲乘槎傍牛斗,陶然长醉广寒宫。

  2. 诗句解析

  • “频年惯看天山月” 表达了诗人对天山月的熟悉和习惯,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生活的单调。
  • “此夕情怀却不同” 突出了中秋节的特殊时刻,诗人的情感与平常有所差异,可能是由于某种心境或境遇的改变。
  • “秋色平分千里外” 描绘了秋天景色的宽广和遥远,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 “旅愁都付一杯中” 通过饮酒来寄托对远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体现了诗人对家的向往和对离别的不舍。
  • “直欲乘槎傍牛斗” 表达了诗人对广袤宇宙的好奇和探索欲望,同时也反映了他追求更高境界的精神追求。
  • “陶然长醉广寒宫” 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景,以及在广寒宫中自由畅饮的美好想象。

《塞上中秋口占》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思的古诗,它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还表达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这首诗不仅是严金清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传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