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勒道中二首 其一

何必封侯拥旌旄,遨游万里亦称豪。
道逢博望应相讶,身比苏卿分外劳。
雪水满肥渠苜蓿,熏风四月长葡萄。
边庭无事三军静,铁笛横吹寒月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库尔勒道中二首 其一》是清朝时期的严金清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作于清代,通过描绘边疆地区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体现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及边塞将士的生活状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严金清(1837—1909),字紫卿,江苏无锡人。他生活在清朝末期,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等一系列动荡时期,并最终参与了镇压甘肃回民反抗。
  • 政治经历:严金清曾入左宗棠幕,参与办理税厘及营务等事务,后因参与镇压甘肃回民反抗而闻名。
  1. 诗作原文
  • 虚廊空白月,灯火闭重闱。思苦诗难继,更长梦易归。
  • 徒劳争墨榜,须信有朱衣。万事前期定,升沉不尔违。
  1. 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库尔勒道中二首 其一》以边疆的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对月夜下孤寂庭院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深沉、寂静的氛围。诗中的“虚廊空白月”不仅形容了月光如水般的宁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
  • 情感表达: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的“思苦诗难继,更长梦易归”表达了诗人在战乱中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在现实面前的无奈和挫败感。

《库尔勒道中二首 其一》不仅是严金清个人情感和思想的抒发,更是对那个时代边疆生活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及其在历史背景下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