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封侯拥旌旄,遨游万里亦称豪。
道逢博望应相讶,身比苏卿分外劳。
雪水满肥渠苜蓿,熏风四月长葡萄。
边庭无事三军静,铁笛横吹寒月高。
【注释】
- 封侯:指在边远地区立功,被封为侯爵。
- 博望:即张骞,西汉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探险家。
- 苏卿:即苏武,汉朝大臣,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后归汉,官至中郎将。
- 苜蓿:一种草,可食。
- 薰(xūn)风:和暖的春风。
- 铁笛:用铁做的笛子,横吹是曲艺的一种演奏方法。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元代,诗人从军途中经过库尔勒时,有感于当地人民的勤劳,遂作此诗以颂之。
首句“何必封侯拥旌旄”,言不必做官封侯而可以自豪。这一句与下句“遨游万里亦称豪”相呼应,都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军人生活的赞赏,也反映了元朝统一之后,民族融合、各民族和睦共处的社会现实。
第二句“道逢博望应相讶”,说在路上遇到张骞一定会感到惊讶。张骞是西汉著名的外交家、探险家,曾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中亚、西亚的交通线。诗人说他“应相讶”,可见其心情的轻松愉悦和对张骞的钦佩。
第三句“身比苏卿分外劳”,“苏卿”指的是苏武,汉代著名的外交家、外交家、文学家等。苏武在出使匈奴时,被扣押多年,但始终没有屈服,最后得以归国。这里的“分外劳”是指他的忠诚和坚韧。
接下来“雪水满肥渠苜蓿,熏风四月长葡萄”。这是描绘了库尔勒地区的自然景色,雪水滋润着苜蓿,熏风带来了四月的葡萄花香。
最后两句“边庭无事三军静,铁笛横吹寒月高。”是说边疆平安无事,军队一片安宁,士兵们横吹铁笛,月光照耀下的边关显得更加宁静。这两句既表现了士兵的生活状态,也反映了他们的精神风貌。
整首诗语言平实,却能表现出深厚的感情,展现了边关将士的豪情壮志和艰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