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四月尚棉衣,村树新阴绿渐围。
雨少田园依水种,风多燕雀向檐飞。
官清能使人信服,民富方为国计肥。
薄暮征人何处宿,挥鞭策马趁斜晖。
【注释】
①库尔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道中二首:这是作者在途中写下的一组诗,共二首,此为第二首。
②棉衣:即皮衣,用羊皮制成的衣服。
③村树:村庄附近的树木。
④水种:指利用水流灌溉农田。
⑤檐飞:屋檐上燕雀飞舞。
⑥官清:官员廉洁清明。
⑦信服:心悦诚服。
⑧国计:国家的经济计划、经济方针。
⑨趁斜晖:趁日落时余晖,赶路。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边塞四月的旅途见闻。首句“边塞四月尚棉衣”,描绘出一幅边塞风光图,四月时节,寒气袭人,但因为天气寒冷,所以人们还穿着棉衣。第二句“村树新阴绿渐围”,则展现了一幅村庄景色,树木葱郁,绿意盎然,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接下来两句则是对边塞生活的真实写照:虽然天气寒冷,但人们还是靠河水来灌溉土地,而那些燕子和麻雀则在屋檐下欢快地飞翔。这两句诗既展现了边塞的生活景象,又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诗的后两联则表现了诗人的政治主张:他认为只有官员廉洁清明,才能使百姓信服;只有国家富强,才能为国家的经济计划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最后两句“薄暮征人何处宿”和“挥鞭策马趁斜晖”,则描绘了一幅征人在傍晚时分赶路的情景。他们骑着马,鞭子挥舞着,趁着斜晖赶路。这里的“薄暮”和“斜晖”则分别指的是日落时的天光和夕阳余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艰辛。
这首诗通过对边塞四月的描写,展现了边塞的自然风光和人们的生活状态;通过对官员清廉、国家富强的政治主张的表达,传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