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魏午庄方伯博格达山原韵四首 其四

步遍岩峦憩小亭,藤萝如户石如屏。
林泉幽僻人稀到,殿宇尊严佛自灵。
吟罢烟霞携满袖,笑惊苍翠落空庭。
诗情更在青山外,南去征鸿望渺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魏午庄方伯博格达山原韵四首 其四》是清代诗人严金清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邃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解析:

  1. 诗歌原文
  • 步遍岩峦憩小亭,藤萝如户石如屏。
  • 林泉幽僻人稀到,殿宇尊严佛自灵。
  • 吟罢烟霞携满袖,笑惊苍翠落空庭。
  1. 诗作赏析
  • 意境深远:该诗通过描绘博格达山的自然景观,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画面。诗中的“藤萝如户石如屏”形象地描绘了山峦间缠绕的藤萝与如同屏风般屹立的岩石,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灵上的震撼。
  • 情感丰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诗中的“林泉幽僻人稀到”,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向往与追求;而“殿宇尊严佛自灵”则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禅意。
  • 哲理深蕴:诗中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君臣之义君莫忘,还期三月下和阳”等句子,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 语言优美:严金清的诗作语言优美,用词准确,善于运用象征、拟人和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整首诗充满了音乐性和画面感。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写于清代,这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歌作为文学艺术的重要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无不以诗歌表达他们对自然美、人生哲理的理解和追求。
  • 作者背景:严金清作为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生平事迹虽然不详,但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艺术见解。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严金清的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展现了清代诗歌的独特风格,也为后来的诗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特别是其中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深层的情感表达,为后世的山水田园诗开辟了新的视角。
  • 文化传承:严金清的这首作品,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当时社会文化氛围的反映。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清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人们的精神面貌。

《和魏午庄方伯博格达山原韵四首 其四》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自然诗,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和丰富情感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领略到严金清高超的艺术成就,还能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观念和人生哲学。对于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人们而言,严金清的这首作品无疑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