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按察于鳞

宗风北地切皈依,宋学荒唐作者希。
大吏以文为可檄,狂生有母寄当归。
论持大历西京上,读到聱牙戟口非。
毋恩公为子姑去,鲍山白雪入楼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李按察于鳞》是清代诗人严遂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深刻反思,也反映了他对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之间关系的独特见解。以下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严遂成,字崧瞻或松占,号海珊,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生于1694年,卒年不详。他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精湛的诗艺,被誉为“浙西六家”之一,与厉鹗、钱载、王又曾、袁枚、吴锡麒齐名,并称其为清代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
  2. 创作背景:《李按察于鳞》的创作背景,据记载是发生在清代乾隆初年,当时严遂成因直言进谏得罪权贵,被贬至雄州知州,期间他创作了多篇抒发个人感慨和时事评论的诗作。《李按察于鳞》可能是在这些背景下所做。
  3. 作品原文及翻译:这首诗原文如下:“宗风北地切皈依,宋学荒唐作者希。大吏以文为可檄,狂生有母寄当归。论持大历西京上,读到聱牙戟口非。毋恩公为子姑去,鲍山白雪入楼飞。”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到严遂成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和对个人境遇的关注。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以及对于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4. 艺术特点:严遂成的诗歌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特色。首先,他的诗歌语言简练,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使得诗歌富有层次感和深度。其次,他擅长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如“鲍山白雪入楼飞”一句,既描绘了雪景的美,也暗喻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高洁。
  5. 历史意义:从历史角度来看,严遂成作为清代的诗人,其作品不仅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也为后人提供了研究清代文化和历史的宝贵资料。

《李按察于鳞》不仅是严遂成个人诗歌创作的佳作,也是清代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同时也能领略严遂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哲理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