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江雕剿阵云开,诸砦闻风震疾雷。
忽地入山调鹤去,恰当沿海举烽来。
定文尚借陈琳笔,治产空销范蠡才。
天予一闲还予寿,荐书稠叠负诸台。
茅副使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茅副使坤”是明代文学家茅坤的字和号。茅坤,生于1512年,卒于1601年,是明朝嘉靖年间进士,其生平与文学成就都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关于茅坤的相关介绍:
生平背景:茅坤的出生地在现今浙江省湖州市的归安(今属浙江吴兴区),他的家族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力。据记载,茅坤曾因镇压广西瑶族起义有功,后被提升为大名兵备副使。此外,他还曾任青阳、丹徒知县,礼部主事等职,并在多次升迁过程中遭受挫折,最终落职归乡,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文学成就:茅坤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官员,也是唐宋派古文的代表人物。他反对当时文坛的“文必秦汉”风气,提倡继承和发展唐宋时期的文学传统,强调文学创作应回归到经典文学作品中去寻找灵感和素材。
著作贡献:茅坤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散文作品《茅鹿门集》。该书收录了他在官场和隐居生活中所写的各种文章,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思想。这些文章后来成为研究茅坤以及明代文学的重要资料。
社会影响:茅坤的文学思想和创作实践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在倡导学习古典文化和文学传统的方面。他的作品和思想在明代乃至清代都有一定的传播和影响。
茅坤不仅因其在仕途中的杰出表现受到尊敬,更因其在文学上的贡献而被视为一代文宗。他的作品和思想对于理解明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都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