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淮人

驱车适海岱,日暮行人愁。
饿夫相枕藉,老弱罗道周。
挥涕前致词,淮楚是吾州。
渠穿广陵道,水纳黄河流。
舳舻来吴会,东北通咽喉。
一朝河岸决,漫衍东南陬。
百万为鱼鳖,何论田与畴!
窜身来此方,苟活同蜉蝣。
此方又荒旱,赤地谁锄耰?
官吏责富户,朘削如仇雠。
财赋一以空,猗顿皆黔娄。
两地总困厄,一死夫何尤。
听此肠寸结,泪下不可收。
寄语当路子,闭籴非良谋。
嗷嗷累千万,生理真可忧。
昔闻富郑公,劝民贮乾糇。
所在发廪给,去往俱自由。
公私虽两困,危急庶有瘳。
万邦苦饥溺,安饱亦足羞。
何时灾沴息,躬耕乐行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哀淮人》是清代严允肇的词作,表达了作者对淮河流域人民遭遇的深切关注和同情。下面将从作品背景、艺术特色、历史影响等方面进行具体介绍:

  1. 作品背景
  • 作者介绍:严允肇,字修人,浙江归安人。他是一位进士出身的官员,曾任寿光知县,并有《石樵诗稿》传世。
  • 创作年代:该作品创作于清代,是严允肇在担任知县期间,目睹淮河流域遭受战乱和自然灾害后所作。
  1. 艺术特色
  • 词体形式:作为一首词,《哀淮人》采用传统的词调进行创作,语言优美,情感真挚。
  • 内容主题:作品描绘了淮河流域人民的苦难生活,通过对饿夫相枕藉、老弱罗道周等场景的刻画,展现了战争与自然灾害带来的深重灾难。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该词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被收录于多种文学作品集中,为后世提供了研究清代词坛的重要资料。
  • 后世评价:历代学者对《哀淮人》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清词中的佳作之一,反映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敏锐的社会责任感。

对于《哀淮人》,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补充和探讨:

  • 了解《哀淮人》的创作背景,有助于深入理解其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 探究《哀淮人》在清代词坛的地位,可以更全面地认识清代词风的发展和变化。
  • 分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同情。

《哀淮人》是清代严允肇的一首词作,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之星。通过对该词的研究和欣赏,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代文人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也能够体会到他们对于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因此,无论是对于学术研究者还是普通读者,《哀淮人》都是值得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的一部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