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台秋兴 其二

洪流浩浩百川腾,昏垫频嗟岁不登。
瓠子筑宫空往事,淇园楗石竟无能。
蒸黎家室随鱼腹,天地江湖剩钓罾。
侧席近闻思谠论,何人慷慨咏舂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燕台秋兴·其二》是明代诗人王九思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分析:

  1. 作者简介:王九思(生卒年不详),字敬美,号西楼,明代理学家、文学家,著有《西楼全集》。其诗多抒发个人情感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尤以忧国忧民之情见称。王九思生活在明朝晚期,其诗歌创作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文人心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2. 作品原文:秋风昔伴逐臣回,此日逢秋意转哀。贝锦有言䜛巷伯,黄金无梦到燕台。土阶步月青藜杖,草阁看花浊酒杯。垂老光阴吾愿足,补天自有出群才。
  3. 主题思想:该诗通过描写秋风和景物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对人民的同情以及对黑暗现实的愤慨。诗人借“秋”而“遣兴”,抒发了复杂的情感,包括对京都故国的怀恋、对知交故友的哀痛以及对自身仕途坎坷的怨愤等。
  4. 艺术特色:王九思在诗歌创作中擅长通过自然景观来寄托情感,运用简洁有力的词句,使诗歌具有鲜明的艺术效果。《燕台秋兴·其二》中的“秋风”和“秋意”等意象不仅增添了作品的诗意,也加深了作品的情感深度。
  5. 文化影响:王九思的诗歌在当时受到文人学者的喜爱,其作品流传广泛,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明朝后期的代表作家之一,王九思的诗歌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那一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燕台秋兴·其二》不仅是王九思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也是明朝晚期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