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十首 其十

埏埴随大造,结沫亦已危。
人命如朝露,人心若阳晖。
阳晖酷煎曝,朝露宁不晞。
蜉蝣延刻晌,蝼蚁营寸壤。
宁知不崇朝,方作百年想。
人生无智愚,同入梦中趋。
在梦无不有,梦去成空虚。
富贵乐难久,贫贱亦须臾。
万象不停睫,荣悴何足吁。
所以古至人,离幻保真如。
况我年半百,秋霜满鬓须。
此身非我有,身外何所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陈子昂创作的《感遇诗三十八首 其十》是一首表达诗人对现实不满和追求理想境界的诗歌。下面将进行详细探讨:

  1. 作者介绍
  • 陈子昂,唐代著名文学家,被尊称为“初唐四杰”之一,以其雄浑的文风和深邃的思想著称。他不仅是一位卓越的诗人,还是一位政治改革家,主张恢复汉室传统,抑制门阀制度,提倡儒学,这些理念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1. 诗歌原文
    深居观元化,悱然争朵颐。谗说相啖食,利害纷㘈㘈。

  2. 诗意解析

  • 此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深山之中观察世界变化的景象。诗人通过“深居观元化”表达了他对世界本源的深刻洞察与思考。
  • “悱然争朵颐”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激烈情感与对外界环境的强烈反应;这里的“朵颐”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因思虑过重而显得焦虑不安的样子。
  • “谗说相啖食”揭示了社会中流言蜚语的破坏力,它们像食物一样蚕食人的心志,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逐渐丧失。
  • “利害纷㘈㘈”,则进一步强调了利益纷争带来的混乱。在这句中,“纷㘈㘈”形容了各种利害关系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性,以及这种复杂性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压力。
  1. 文化背景
  • 唐代社会处于变革时期,各种思想流派争鸣,政治局势动荡不安。陈子昂作为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种矛盾和问题。通过对“谗说”“利害”等现象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失望和忧虑。
  • 这首诗也体现了陈子昂个人的政治理想和对理想的追求。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希望回到汉室传统,抑制门阀制度的愿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当时的社会现状。
  1. 艺术特色
  • 陈子昂的诗歌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善于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来抒发诗人的情感和哲思。《感遇诗三十八首》中的每一首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风格和艺术成就。
  • 这首诗中的意象丰富,如“紫兰秀空蹊”、“皓露夺幽色”等,都富有象征意义,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与共鸣。
  1. 历史影响
  • 陈子昂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现实主义精神、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成为后来文人的重要典范。许多诗人在创作中都受到他的影响,力求在自己的作品中展现出类似的力量和深度。
  1. 现代解读
  • 在当代,学者们对陈子昂的诗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解读。他们认为,虽然《感遇诗三十八首》并非一时一地之作,而是贯穿于诗人一生的创作积累,但这些作品却展现了诗人在不同时期对生活、社会和个人理想的探索和思考。
  • 当代的研究者还关注到,陈子昂的诗歌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文关怀,这些对于理解唐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陈子昂的《感遇诗三十八首 其十》不仅是唐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中华文化瑰宝的一部分。通过对这首诗及其创作背景的学习与理解,可以更深入地感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相关推荐